。
这韩家的人,一个比一个滑溜!
合着,无论新法成败,你韩家都能屹立不倒?
而且,这三昆仲,就是当年一手把王安石拱进了汴京城的人。
特别是韩维……
别看韩维在变法后,就和王安石撕破了脸。
但在当年,就是这个人天天在大行皇帝面前称赞王安石!
“等入了宫见了两宫,老夫定要和两宫好好说说……”
“大行皇帝既都已经有了悔意!”
“自当一鼓作气,尽罢那些害民残民之法!”
……
福宁殿内。
赵煦正在向太后辅导下读书。
一本《谷梁春秋》如今已经差不多学完了三分之二。
所以,两宫都在谋划着,下一本读什么?
左传?还是公羊春秋?
公羊春秋第一个出局!
原因?
天天喊打喊杀的公羊学,实在不适合让仁孝纯厚的天子看。
这不止是两宫的意思也是两位翰林学士的意见,更是朝臣们的意见!
天子年幼,就该多读圣人经义,多读仁恕之言。
像公羊春秋这种早就扫进历史垃圾堆里的胡言乱语和神神道道,还是不要让天子在这么小的时候就接触的好。
左传也在随后的讨论中被摒弃。
原因是,大家都觉得天子都读了谷梁了,若再教左传的话,一旦教完了,天子就可能自己主动去读公羊!
太可怕了!
公羊学迷信落后,实在是腐儒之言!
于是,礼部说,应该让天子读孟子。
三省髃臣则强烈推荐天子读《荀子》。
三省的建议,首先被无视。
因为读了荀子能干什么两宫还不知道?
荀子后面是扬雄读完扬雄的文章,是不是就要教王安石的三经新义了?
想都别想!
但孟子,两宫也不大喜欢,因为王安石推崇孟子,两宫恨屋及乌!
好在,今天,两位元老大臣,国家重臣就要回京。
尤其是文潞公文彦博,曾辅佐仁庙、英庙和大行皇帝。
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向太后,都很尊敬他,也都很信任他。
有了这位老臣在,向太后和太皇太后都觉得,以后有主心骨了。
母子两,一个教一个读。
很快的,今天的功课就差不多了。
赵煦抬起头,看着向太后,问道:“母后,儿听说,今日似有父皇元老股肱回朝了?”
向太后点点头,对赵煦道:“回来的这两位,可是太母和母后都尊重的大臣,国家元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