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搭了个新的蝶房。蝶房的屋顶是用花桃木做的,上面铺着层“花绒草”,还留着细细的缝隙,方便花瓣飘进来——林夏说,溪星的彩蝶和雾星的蓝蝶都喜欢花香,这样孵出的小蝶翅膀会沾着花的甜香。果然,没过几天,第一只蓝蝶就破卵而出,翅膀是淡蓝的,沾着粉色的花瓣,刚振翅就飞向花稻田,翅膀的蓝光与稻穗的粉光交织,像一团流动的粉蓝云雾。
阿澈则带着花芽,每天早上去山涧挑“花露泉”。泉水是从花星的山顶流下来的,水里面泡着细碎的花瓣,喝起来甜甜的。他们用的水桶是花星特有的“花陶”做的,桶壁上刻着花纹,盛水时会凝出淡淡的粉雾。阿澈教花芽把水轻轻浇在“三色稻”的根部,还把辰星的蜜粉撒在水面上,说这样水能带着蜜的甜,让稻苗吸收更多的暖。花芽学得很认真,每次浇水都要先闻闻泉水的香味,再小心翼翼地浇下去,生怕弄疼了稻苗。
林深和阿花则忙着调配“花土”。他们把归星的暖土、雾星的“雾隐土”、霜星的“金霜土”和花星的“花绒土”按比例混在一起,然后把“三色稻”的种子一颗颗埋进去。每埋一粒种子,林深就会在旁边插一根花桃木枝,枝上系着阿雾芽送的小铜铃——风一吹,铜铃就“叮铃”响,阿花说,这声音混着花香,能让稻种长得更开心。
绒绒和三只小雪绒兽也成了花星的“常客”。它们每天都跟着阿澈去稻田,趴在田埂边晒太阳,偶尔会追着彩蝶跑,把稻穗上的粉雾搅得漫天飘散,落在“三色稻”的叶片上,凝成带着花香的露珠。有一次,绒绒在山涧边发现了一片“蜜花丛”,花丛里的花蜜又甜又香,它叼着花枝跑回稻田,把花蜜洒在“三色稻”的苗尖上——花婶说,蜜花丛是花星的“宝丛”,花蜜能让稻穗长得更饱满,绒绒是在给稻苗送“甜礼物”呢。
转眼就到了小满,花星的稻田里长出了新的惊喜。
那天清晨,阿澈刚推开屋门,就闻到一股浓郁的甜香——不是普通的花香,是稻穗的香、花蜜的甜、雾的清冽混在一起的味道。他急忙跑向稻田,只见“三色稻”的田里泛着五彩的光:稻穗是淡粉色的,周身绕着金蓝虹三色雾,雾里还裹着细碎的粉花瓣,风一吹,雾和花瓣一起飘起来,像一片流动的五彩云霞。
“是‘五彩稻’!”林夏赶过来时,手里还拿着刚摘的花露果,她摘下一粒稻穗上的谷粒,放进嘴里抿了抿,随即笑着说:“有‘三色稻’的甜和清冽,还有花稻的花香!比雾星的四星米糕还好吃!”阿花也凑过来,仔细看着稻穗,激动地说:“花星从来没长出过这样的稻穗!这是合心田的暖、雾星的雾,和花星的香,织在一起的奇迹啊!”
花星的村民们听说长出了“五彩稻”,都涌到田埂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欢喜。花芽的爷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稻穗旁,伸手摸了摸稻穗,眼里含着泪:“我种了一辈子花稻,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稻穗!这是老天给我们的福气啊!”
收割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花星的村民们都来了,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特产:阿花扛着装满“花露蜜”的陶罐,蜜液是淡粉色的,甜得浓郁;花婶提着一篮“花稻糕”,糕上裹着层粉花瓣,香得诱人;村民们还抬来了刚酿好的“花露酒”,酒液是透明的,里面泡着整朵的桃花,喝一口就满口留香。
大家分工明确:林深和阿花的爹推着打谷机,站在“五彩稻”的田垄旁,五彩的谷粒随着打谷机的转动落在竹筐里,像堆小小的五彩金山;林夏和花婶围着灶台,把“花稻”“三色稻”和“五彩稻”的米粉混在一起,加了花星的“花露蜜”、雾星的“雾露蜜”和辰星的蜜粉,蒸出了一笼笼“五星米糕”——米糕刚出锅,就泛着粉、金、蓝、虹、白五色光,甜香里掺着雾的清冽、花的浓郁和星尘的气息;阿澈则带着花芽和雪绒兽们,把收割好的稻穗捆好,挂在田埂的木牌上。
木牌上的名字又多了一串:“花星·五彩稻”“花星·粉雾稻”“雾星·三色暖土”……牌沿系着的丝线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之前的彩线、金线、粉线、蓝线,又多了花星的粉红线,缠缠绕绕地垂在风里,像条彩色的星带,把归星、雾星、霜星、溪星、花星的牵挂都系在了这里。
夜里,他们在稻田旁搭起了长长的木桌,铺上了花星的粉花布,摆上了刚做好的各色吃食:“五星米糕”切成小块,泛着五色光;“花露酒”装在花陶罐里,酒液里飘着桃花;“五彩粥”盛在粗瓷碗里,粥面上浮着层花露蜜;还有“花稻糕”“花露果”,满满当当地摆了一桌,这便是花星的“星稻宴”。
村民们围坐在桌旁,说着各自的故事:阿花说,明年要把“五彩稻”的种子分给花星所有的星农,让每个村子的稻田都长出五彩光;花芽的爷爷说,要把“五彩稻”的谷粒磨成粉,做成花糕,送给各星球的朋友,让大家都尝尝花星的甜;花芽则拉着阿澈的手,小声说:“明年我能去合心田吗?我想看看红心稻的红光,还有雾星的蓝雾。”
阿澈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明年春天,我们就带你去归星,去看合心田的稻浪,去雾星的雾隐溪看蓝蝶,去霜星的雪山顶看金霜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