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
善星的光芒漫过冥王星的冰原时,公交站台上的蒲公英又结出了新的绒毛。这次的绒毛格外特别,根部缠着根银色的发丝——是清晨那位环卫工阿姨梳头时落下的,她扫站台时特意把发丝绕在花茎上,笑着说:“让它带着我的念想飞吧,我那在外地的孙女,也爱揪蒲公英玩。”
第一缕阳光爬上站台顶棚时,一个背着画板的男孩蹲在蒲公英旁写生。他的画板上,除了绒毛和感应灯,还多了道模糊的光影——是昨晚那位加班姑娘的剪影,她离开时把没吃完的面包放在了站台长椅上,此刻正被一群麻雀啄食。男孩给光影添了双翅膀,说:“这样她就不用赶晚班车了,可以飞回家。”
写生本里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是去年秋天美术老师送他的。老师说:“画画不只要画看得见的东西,还要画心里感受到的光。”男孩当时不懂,直到今天清晨,他看见环卫工阿姨为蒲公英绕发丝时,指尖的老茧在阳光下泛着温柔的光,突然就懂了。
公交进站时,男孩收起画板挤上车。后排座位上,一位戴眼镜的叔叔正在批改作业,红笔在纸上划出的弧线,像极了蒲公英绒毛的轨迹。男孩认出那是社区补习班的老师,上周暴雨,老师背着生病的同学淌过水洼,自己的皮鞋灌满了泥,却笑着说:“这点泥算什么,当年我老师背着我走了三里地呢。”老师批改到一半,发现红笔没水了,男孩从画板袋里掏出支新笔:“用我的吧,妈妈说帮助老师的孩子,会变聪明。”
车窗外,环卫工阿姨正在给蒲公英浇水。她从口袋里摸出颗水果糖,剥开糖纸埋在泥土里:“给小芽芽也尝尝甜的。”这颗糖是早市卖水果的大叔给的,说“你每天帮我扫掉落在摊前的树叶,这点甜算谢礼”。糖纸在泥土里慢慢舒展,上面的笑脸对着阳光,像在和站台的公益标语比谁笑得更甜。
中午的阳光晒得人发困,修车铺的小伙子扛着工具箱路过站台。他看见蒲公英的绒毛被风吹得贴在广告牌上,特意停下脚步,用手指轻轻把绒毛剥下来:“可别粘住了,你还要去很远的地方呢。”他工具箱里的扳手缠着圈红布,是去年冬天,一位老奶奶怕他冻手,连夜缝的布套,说“年轻人的手要好好护着,才能修更多东西”。
小伙子刚走,收废品的大爷就推着车过来了。他车斗里的旧报纸堆上,放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孩子们送的糖果。路过站台时,他往蒲公英旁边放了块干净的硬纸板:“挡挡太阳,别晒蔫了。”硬纸板上印着半截公益广告,恰好是“善意会开花”那几个字,和蒲公英的花苞凑在一起,像句完整的诗。
傍晚的霞光把天空染成蜜色,男孩来取早上落在站台的橡皮。他发现硬纸板上多了幅粉笔画,是几个小女孩画的彩虹,彩虹的尽头连着一朵蒲公英,绒毛上坐着个笑眼弯弯的小姑娘——和糖纸上的、林溪卡套上的一模一样。最大的那个女孩正踮脚往彩虹上添星星,她说:“这样绒毛飞到善星时,就不会迷路了。”
这时,卖气球的小贩推着车经过。他今天的气球上都系着根细麻绳,绳尾拴着颗玻璃珠——是社区里的老爷爷们帮忙磨的,说“这样气球飞不高,孩子们能追上”。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要买气球,小贩却摇摇头:“送你一个,昨天你帮我捡回飞走的气球,这是谢礼。”女孩接过气球时,把手里的掰了一半递过去:“叔叔吃,会飞,和气球做伴。”
气球带着的甜香飘向天空,正好与一朵蒲公英绒毛撞在一起。绒毛顺着麻绳滑到气球上,看见玻璃珠里映着整个城市的缩影:公交站台的感应灯、修车铺的红布扳手、补习班老师的红笔、孩子们的粉笔画……这些画面在珠子里慢慢旋转,像善星周围的光点。
暮色渐浓时,气球飘过社区医院的窗台。三楼病房里,白天那个穿病号服的年轻人正在给护工阿姨读信,信是他远方的妹妹写的,里面夹着片干花瓣:“姐姐说这是春天的味道,希望你闻着能快点好起来。”护工阿姨的围裙上沾着药味,却在听到“春天”两个字时,眼里泛起了光——她想起小时候,自己生病时,邻居家的姐姐也是这样,每天给她带一朵野花。
年轻人读完信,把花瓣插进玻璃瓶。瓶里的绿萝又抽出片新叶,叶尖沾着颗露珠,是刚才护士路过时,用注射器滴上去的,说“植物喝了药,长得更快”。露珠滚落时,正好落在花瓣上,折射出窗外气球的影子,像颗会发光的泪滴。
气球飞过公园时,被一阵风吹向了天文馆。展厅里,白天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拉着爸爸看星图。她指着善星旁边的新标记“红绳上的糖纸”,突然拍手说:“爸爸你看,那颗星星在眨眼睛!”爸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善星的光芒忽明忽暗,像在回应。讲解员笑着说:“那是因为有新的‘善意信使’抵达了,善星在欢迎它们呢。”
小女孩突然从兜里掏出颗糖,剥开糖纸对着星图举着:“那我也送颗糖给它!”糖纸在灯光下折射出的光,与星图上善星的位置连成一线,像条看不见的银线,把地球的甜意缝进了宇宙的画布。
气球带着蒲公英绒毛飞出天文馆时,绳尾的玻璃珠突然掉了下来,落在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