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浙东四先生之一!”
“是陛下之师!”
“却不是孤王的老师!”
“而你和陆东阳才是孤王的先生!”
“你当年也吃过苦。”
“无处安身、漂泊四方、忍饥挨饿。”
“这世上最可怜的,就是这种人。”
“百姓做错了什么?”
“寒门学子做错了什么?”
“他们只是想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一条活路!”
“世家豪门却在截断他们的活路!”
“但世间哪有不劳而获的道理?”
“你和刘夫子所讲的‘与士大夫共天下’!”
“真是让人耻笑!”
“本王与太子的大明!”
“是要与万民共天下!”
“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士族权臣!”
朱涛冷冷扫了姚广孝一眼,难怪他欣赏陆东阳,二人确实志趣相投。
所谓世家豪门,不过是蛀虫之辈;所谓士大夫,也不过是掌控权势之人。
即便他们也曾为百姓谋利,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身利益!
“殿下所言,小僧受教了!”
“多谢殿下点拨。”
姚广孝眼中浮现出一丝顿悟。
他本出身寒微,也正因此才会出家为僧。
而朱涛描绘的那个大明,正是他内心所向往的世界!
“自幼时起。”
“本王便有一个心愿。”
“愿天下风调雨顺,百姓不再漂泊流离,衣食无忧,人人有屋可居,不再忍受饥饿寒冷,在困苦中度过一生。”
“愿天下孩童,不论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之家,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坐在整洁明亮的学堂中,学习圣贤之道,开启智慧,思想自由。”
“愿天下百姓万众一心,同甘共苦,为这片神州大地,献出各自的力量,共建最强大的帝国,一个人人有尊严、平等共存的国度!”
“愿万邦来贺,百姓生活有尊严,更让异国之人听闻神州之名,心生向往,心生敬畏,视之为神圣之地,人间天堂!”
朱涛目光坚定,透出无比自信,如同圣光在身。
姚广孝听得入神,呆立当场。
朱涛又缓缓道:“聚沙成塔,积水成渊,点滴积累终成大器。
本王坚信,终有一日,这份理想必将实现!”
朱涛语气平静,却仿佛雷霆在胸中炸响!
风云震动九天。
雷霆响彻四海。
全场寂静无声。
“阿弥陀佛!”
“殿下。”
“贫僧才疏学浅,未能参透殿下凡脱俗之心。”
“这才是真正心系天下,纵然万难,也无所畏惧!”
“小僧佩服之至!”
姚广孝恢复了出家人自称,语气和眼神满是敬意,这才是为大明鞠躬尽瘁的摄政王风骨!
“真不愧是咱的儿孙!”
正要踏进正厅的朱元璋与朱标,恰好听到了朱涛的一番宏愿。
两人眼中皆有赞许之意。
朱元璋更点头说道:“这正是咱当年所期盼的日子。
若咱能活在这样的时代,也许现在还在凤阳种田,日子过得自在,哪还能有今天的大明?”
这话直击朱元璋内心!
“因果循环,自有定数!”
“得此摄政王!”
“实乃大明之幸!”
朱标也露出笑意,这样的摄政王,是大明的福气啊!
阜南边境。
“末将李静文拜见晋王殿下。”
平叛的军队声势浩大,缓缓进入阜南边境。
作为阜南镇边将军的李静文,
早已率众在此等候,迎接大军入境。
远远地,便见晋王朱棡身披御赐的洪光铠。
腰间挂着锦衣卫专用的绣春刀,气宇轩昂,颇有当年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风范!
不愧为朱家儿郎个个英勇!
光是这副模样,
便足以令人敬佩!
“李将军请起。”
“今日此地无晋王。”
“只有征南将军朱棡。”
朱棡骑在高头大马上,单手一抬,示意李静文起身,随即微笑说道:“你我皆是军中之人,军令如山,只听号令即可。”
“末将遵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