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不算大,但里面涉及较为精密的“形状学”“金属加工学”“数据学”。
举个例子,弹簧。
部落现在的弹簧,还做不到“高精度均匀”,而且弹性控制也十分有限。
这东西,一旦有点儿不均匀,不论是圈型、金属线粗细、间隙,哪怕只是一点儿,那出现问题的概率都会很大。
就更别提材料不适合了。
虽说也有史莱姆生产的弹性胶体可以灌入引信,充当弹簧的作用来限制撞针。
但胶体强度太低了。
自己人操作不当,也会引起爆炸。
光依靠灵苹果蜡与一些矿物制作的“底火”,其敏感度也很难控制,且受磁场影响出现的数据波动较大,比较吃环境。
就算解决了弹簧问题。
炮弹形状也得调整。
每一个棱角、弧度,那都是有严格说法的。
炮弹落地后,那姿势千奇百怪的,距离、撞击力度,也是千奇百怪,怎么让来自不同方向的力稳定传导入撞针?怎么让炮弹飞行稳定?怎么把控一个合理的激发力度区间?怎么搭配大炮...
哪怕有高超的技术专家支持,这依旧是个水磨工夫。
别看“激发炮弹”和“实心弹”都是炮弹,这二者中的差距,在地球上自然演化出来那是要几百年积累的。
所以,目前的炮弹,主要以实心弹...不,准确的说,是“符文加护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