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这边的状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放松的,现在兵力强盛,各势力之间也比较团结,同仇敌慨之心非常的明显。
关东军这边的情况就惨淡了。
此时的鬼子已经没有了几年前打淞沪会战的那种气势了。
那时候鬼子只动了22万兵力,就将国府集结起来的7o万兵力打得大败亏输。
好些部队都被打得撤了番号,确实相当的惨烈。
锦州一线的鬼子兵力比淞沪会战的时候还要多几万,而对面的兵力却与当年国军的总兵力差不多。
基本上就是1:2的局面。
如果放在几年前,小鬼子不但会害怕,反而会非常的嚣张,恐怕要提出全歼对手的口号了。
现在的鬼子,还真没有这个底气了。
连串的失败已经将鬼子逼到了战败的边缘。
不光是陆军在失败,海军的失败也是一次接连一次,根本停不下来。
最为致命的是,现在鬼子国已经在国际上臭大街,但凡有点觉悟的国家,都会自动与鬼子国划清界线,绝不可能把有用的战争物资送到它们的手上。
不管什么时候,社会都是很现实的。
墙倒众人推是很正常的现象。
鬼子国人人喊打,谁还会愿意站队到它们那一边,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消灭的对象。
特别是鬼子公然违背国际公约,拿活人来做实验,这就不是臭大街的问题了,这是反人类的罪行。
比战争罪还让人不齿!
不管形势有多艰难,小鬼子国内那些军国主义的狂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
北方三省的重要性,更不能轻易放弃。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梅津老鬼子犯下这么大的错误,也没有将他从关东军司令的位置上拿下来。
鬼子高层还承诺,会给予关东军最大的支持。
囤积在北方三省的物资随便他调用,各地的部队也任由他安排。
梅津老鬼子也没有别的要求,只说了一名话:兵力不够!
这对鬼子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难题。
可小鬼子现在还能从哪里去抽调兵力?
由于民众反战的呼声渐起,小鬼子在国内招兵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
关键才招收来的新兵蛋子,送上战场根本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连乙种师团的战斗力都没有。
将这些兵放在这种绞肉机一样的战场上去拼命,基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鬼子高层思前想后,决定将朝鲜半岛上的地方军抽调过来,以增加关东军的兵力厚度。
它们也不指望这些朝鲜兵能够在战场上起到多大的作用,只要能守住一些地方,将鬼子自己的部队替换出来就行了。
不得不说,小鬼子这个方法是很有效的,毕竟鬼子在北方三省经营的时间不断,好些地方的老百姓并没有太多想要奋起反抗的想法。
通常情况下,就算有一点小骚乱,只要鬼子的兵力一过来,基本就老实了。
朝鲜兵虽然打仗的水平不怎么行,用来镇压那些老百姓还是绰绰有余的。
如此一来,小鬼子的兵力会在短时间内再增加几万兵力。
这对华夏一方来说,是很不利的局面。
别看各方大佬都云集而来,真正有信心能打过小鬼子的将领还真不是很多。
原因很简单,他们在鬼子手中吃的亏真的太多了。
对于鬼子增兵的事情,华夏盟军这兵也得到了一些消息。
北方三省中,还是有一些情报人员在鬼子腹地活动的,这种大规模的调兵,不可能瞒得过人。
只是这几天,他们都在讨论指挥权的问题。
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来。
偏偏温三是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哪怕明知鬼子防线上的兵力越来越厚实,他也是无动于衷。
原本很多人认为温三肯定是在力争指挥权的,结果温三硬是稳坐钓鱼台,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之前的布局一样,愣是在一边呆,看他们争来争去。
温三这样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却没言说什么。
大家都都怕他开口争指挥权,他自己不开口,这些人心里自然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可温三不争,其它有心之人,却没有服众的实力。
不管是国府安排出来的将领,还是北方军安排出来的将领,又或者是西北军,桂军等,都无法说服对方。
因为最精明强干的指挥官已经放在高最指挥团里去了,放到这里来的将领,虽然都有过人之处,却是没有压倒性优势。
如此一来,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一时半会儿都选不出适合的人选来。
反倒是鬼子防线上动作不少,兵力不但增加了几万,并且还有各种战备物资都送了过来。
要不是温三早一步调整好了各军之间的占位,恐怕小鬼子就要安排兵力出来偷袭他们了。
“再这么下去可不是好现象,必须要尽快选出一个合适的指挥官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