艘尚未命名的船,早已就绪。
路易斯将这艘船命名为曙光号。
它是曙光港第一艘正式投入使用的船只,也是赤潮领建造体系下诞生的第一艘战备兼运输船体。
船身长约十七米,宽五米半,船体采用北境本地橡木打底。
帆索经过路易斯亲自优化过的滑轮结构,即使只靠两个熟手水手,也能在快速升完主帆。
下层舱位已完成配置,重物统一下压,生活舱靠后,通道两端设有隔水门,并加装排潮槽。
其实船尾预留了蒸汽机安装位,但目前尚未启用。
防护部分也未被忽略,船体两侧均设有滑轨挂点,可临时装载投掷器或近战器械。
中段预装了两座魔爆弹投壳器,对应的是舱内十六枚备用魔爆弹,全封闭防震储存。
船首安装了可拆卸撞角,用于破坏鱼人轻舟或拦截船。
船员用的是赤潮制式短弩与刺枪,舱壁专设挂架,出入方便。
贝尔纳站在一旁,检查了船首与龙骨间的接缝,又瞥了一眼桅杆与滑轮之间的缆绳。
“滑轨组,准备就绪!”
拉塞尔向后挥了下手,几名工匠随即启动车台蒸汽绞盘。
“咔哒!咔哒!咔哒!”
沉重的曙光号开始缓缓移动,沿着橡木滑轨朝港池滑去。
甲板上传来几声“绷紧!”的短喊。
滑轨两侧的船工目不转睛地盯着底部对接点,生怕哪处摩擦出意外火星。
但滑动过程比想象中更平稳,船首没出现倾斜,尾部入水时也没有晃出大幅波动。
船体入水线刚好没过下缘红漆标记,说明重心控制符合预期。
拉塞尔看着船身稳稳浮起,心头像放下了什么:“能行。”
岸边围观的工匠与船手们爆发出一阵欢呼。
路易斯站在码头台阶上,目光平静。
他身旁的艾利奥特开口低声道:“大人,一切顺利。”
“至少没沉。”路易斯应得很轻,“继续。”
船上老船工贝尔纳已接过指挥权。
他身边是四名熟练船员与两位年轻技师。
今天的测试,不只是航行,更要确认它是一艘能作战的船。
贝尔纳发出指令:“主帆升一段,前帆展开三分之一,慢转舵,顺风测试。”
舵手迅速就位,帆索组启动滑轮,新设计的滑轨与配重系统将两面风帆顺畅升起,帆鼓在风中舒展开,整个船身开始缓缓偏向港池外侧。
船体在内湾来回划出几条缓弧,操控响应良好,方向修正稳定。
几名船员开始在甲板上做出换位操作,检查各点之间的机动效率。
而另一边刺枪和短弩交替持握,在有限的甲板空间内,骑士们做出标准战斗队形转换,他们虽然只是演练,但动作干净、衔接有序。
“甲板配比合理,转身不会碰撞。”贝尔纳回报,“舱内的宽度也没被压缩太狠,换位流畅。”
接下来便是远程攻击的测试。
“魔爆弹准备。”
目标是五十米外漂浮的木筏,正随水面轻轻起伏。
“准备,发射。”
第一颗魔爆弹划出一道低弧,落点略偏,但仍在目标边缘炸开。
海面炸出一团白雾,爆炸中心的木架被炸得粉碎,激起水柱数米高。
“偏了一点,再修一次角度。”贝尔纳淡淡道。
第二发命中筏体中心,爆裂时的震波通过水面传回,但曙光号船体未出现任何异常晃动。
岸上路易斯微微眯眼看了一会,才开口道:“冲击波没传到舱底,防震层布得还算扎实。”
艾利奥特点头:“可以实战应用了,作为远处攻击手段。”
曙光号在港池内绕了三圈。
贝尔纳站在舵边,表情比起最初已经放松不少。
他让风帆略作调向,又顺着北侧堤线绕了一小段。
风不强,却足够稳定,这船的反应快得让他意外。
“还能再走一圈。”他大声朝着岸上喊,脚下微微一动,船体斜切入下一段弧线。
这是他自己提出的追加测试。
不在计划之中,但没人反对,因为此刻在港岸边的,每一个人都想看它再多跑一圈。
第四圈走完,风帆缓缓收起。
曙光号开始返航,顺着原来的滑轨通道向主码头靠近,无任何偏移。
“完成了。”贝尔纳低声说。
下一秒,码头上爆发出一阵响亮的呼喊。
“曙光万岁!!”
“领主大人万岁!!”
麦克放下记日志的笔,低声说了句:“稳当。”
贝尔纳踏下舷梯,走到岸边,朝路易斯行了个标准礼:“报告大人,曙光号成功返行。”
“很好。”路易斯抬手,简短地下达命令:“曙光号正式编入曙光港第一批量产船型原型。
设立标准流程档案,包含帆索配置、材料配比、装配工序。
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