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兰将裙子挂起来,又取出棉麻系列的样衣。
浅米色的衬衫搭配墨绿色半身裙,裙腰做了暗扣设计,既美观又实用。
“这些适合日常穿。”
她将一套衣服搭在椅背上,退后几步端详。
陆续有熟客来吃早饭,都被挂着的衣服吸引。
一位常来的女教师放下手提包,走到裙子前仔细打量。
“沈老板,这是要改行卖衣服了?”
沈秀兰笑着摇头:“还是主业做火锅,顺便试试水。”
她取下那件藏蓝色丝绒裙,“李老师要不要试试?后面有个小隔间。”
女教师犹豫一下,接过裙子。
几分钟后,她掀开布帘走出来,有些不自在地扯了扯裙摆。
“是不是太紧了?”
王春梅眼睛一亮:“正合适!
显得身材好得嘞。”
其他食客也纷纷抬头,丝绒面料贴合身形却不紧绷,腰线收得恰到好处。
藏蓝色衬得女教师皮肤白皙,整个人都亮堂起来。
女教师在大家的注视下转了个圈,裙摆荡起优雅的弧度。
“料子挺舒服,就是不知道会不会起静电。”
沈秀兰取出一个小喷雾瓶:“秀竹说了,穿前喷点水就不容易起静电。”
她又拿出同色系的带,“搭配这个更好看。”
女教师对着镜子照了又照,终于点头:“多少钱?我要了。”
沈秀兰在本子上记下价格:“这是样衣,给您打个八折。
要是喜欢,以后还有更多款式。”
当天中午,沈秀兰在店里辟出一个小角落,挂上“小试衣间”
的牌子。
她把所有样衣都整理好,每件衣服都附上一张手写的材质说明和保养建议。
来吃火锅的女客人们都被吸引,饭后总要来看看衣服。
试衣间前的布帘不时掀动,欢声笑语不断。
一位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孩试穿真丝混纺上衣,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这袖子设计得好,遮肉又显瘦。”
她的同伴拿起棉麻衬衫往身上比:“这件上班穿合适。”
沈秀兰忙着给客人推荐尺码,王春梅在旁边帮忙记录订单。
不到半天功夫,本子上就记了七八个预订。
傍晚时分,客人渐渐少了。
沈秀兰擦干净最后一张桌子,给沈秀竹拨电话。
“样衣收到了,质量比想象的好啊。”
她夹着话筒,手上整理着订单,“今天试穿的客人都说好,已经有十二个预订了。”
电话那头传来秀竹兴奋的声音:“姐,我就说能成!
广州这边新款多得很,下次我再去挑些回来。”
沈秀兰翻看今天的记录:“藏蓝色丝绒最受欢迎,棉麻系列也有市场。
真丝混纺的你问问能不能做便宜点的版本。”
她走到柜台前,拿出纸笔开始画草图。
“我想主打都市女青年的样式,款式要大方得体,价格适中。”
秀竹在电话里提出建议:“可以做个系列,同一块料子做成连衣裙和套装,方便搭配。”
沈秀兰在纸上写下“兰竹”
两个字:“用咱俩的名字做品牌,怎么样?”
“好呀!”
秀竹的声音带着笑意,“我这边认识几个设计师,可以请他们画稿子。”
姐妹俩聊了半个多小时,从面料谈到款式,从定价说到销售渠道。
沈秀兰把电话线绕在手指上,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
挂掉电话后,她独自坐在柜台前。
夕阳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那些悬挂的样衣上投下温暖的光晕。
她伸手抚摸一件丝绒连衣裙的袖口,料子柔软细腻。
王春梅收拾完厨房走出来,看到沈秀兰对着衣服出神。
“秀兰姐,这些衣服真要做成生意?”
沈秀兰点头,眼神落在今天收到的订单上。
“慢慢来,先从火锅店开始试水。”
她取下一件被试穿多次的裙子,仔细检查接缝处。
裙子的做工经受住了试穿的考验,线头依然牢固。
“明天我再去扯些布料,找裁缝做几件不同尺码的。”
她在本子上记下要补充的尺寸,“总不能让人试了买不到合身的。”
店外传来自行车铃响,叶昭带着小凯和叶妍回来了。
孩子们跑进店里,立刻被新挂出来的衣服吸引。
叶妍小心翼翼摸一件真丝上衣:“妈,这个好漂亮。”
小凯指着一条深色裤子:“这个像爸爸的警服颜色。”
沈秀兰给孩子们看今天收到的订单,叶妍认认真真数着上面的数字。
“妈,以后我也要学做衣服。”
沈秀兰揉揉女儿的头:“先学好文化课。”
夜幕降临,沈秀兰把样衣一件件收好,挂进专用的衣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