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连以及整个一营的战士们一起开火,四百多支冲锋枪组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强大火力网。在如此密集的火力输出之下,那些小鬼子就如同被收割的麦子一般,成片成片地倒下。
眨眼之间,三百多头小鬼子便在这恐怖的火力网中命丧黄泉,横七竖八地倒在了血泊之中。
小鬼子们完全没有料到阵地上的华夏军队会拥有如此强大的火力,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打得措手不及,死伤惨重。
眼看着自己的部队在瞬间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领头的鬼子大队长惊恐万分,他声嘶力竭地大喊:“掩护!就地反击!”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一发 7.92 毫米的子弹便如同闪电一般疾驰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他的脑门贯穿而过。原来是阵地上的狙击手早就盯上了鬼子大队长,给他一枪毙命。
鬼子大队长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死不瞑目。就这样,他去见了他们所谓的天照大婶。
尽管小鬼子已经损失了一名大队长和三百多名士兵,但他们的攻击势头并未减弱。剩下的一千多头小鬼子如饿虎扑食般继续疯狂地向一营阵地发起猛攻。
在一营指挥部内,营长袁学勇紧紧地盯着观察口,他的目光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落在了前方如潮水般涌来的小鬼子身上。这些侵略者们仿佛失去了理智,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其凶猛程度令人咋舌。
袁学勇深知,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一营的阵地恐怕难以守住。他迅速转身,对着副营长林云喊道:“副营长,立刻命令炮兵连开火!同时,将机枪排也派上去,增强火力,一定要把小鬼子的进攻压下去!这可是我们加入第 51 集团军后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斗,绝不能让‘华夏兄弟连’的威名蒙羞!更要让小鬼子见识一下我们华夏军人的厉害!”
林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营长!”他立刻转身,向营部通讯兵下达命令,让其迅速跑到炮兵连阵地上,传达袁学勇的指示。
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生死较量。在这场激战中,一支名为“华夏兄弟连”的队伍崭露头角,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赢得了第51集团军的认可。
“华夏兄弟连”被正式编入第51集团军直属警卫团,成为其中的一员,并获得了一个新的番号——独立连。这个番号不仅代表着他们的独特地位,更象征着他们肩负的特殊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的组织架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当组建特战旅的计划提上日程时,独立连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振华决定将独立连从警卫团划出,进行扩编,成立特战旅一营。
原独立连连长袁学勇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出色的战斗表现,顺利升任营长一职。他深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是对他能力的充分肯定。
而曾经担任过“华夏兄弟连”副连长的林云,也因其出色的军事素养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从司令部参谋的岗位上调任至特战旅一营,担任副营长。这一任命既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在抗日战场上的信任。
果然不出所料,袁学勇和林云这两位优秀的将领,并没有让李振华失望。自从特战旅一营成立以来,他们二人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素养,带领着部队迅速成长。
在他们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下,特战旅一营逐渐成为了第51集团军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无论是战斗技能、战术素养还是团队协作,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而这次参加枣宜会战,对于特战旅一营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袁学勇和林云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都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好这场仗,绝对不能辜负集团军总司令李振华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
炮兵连的战士们也早已摩拳擦掌,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