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优良传统!
孙羿和贾科长的这顿饭吃得颇有些意犹未尽。
两人从“亚洲新星导”聊到国内青年导演和独立电影的生存现状,又从《天注定》的创作聊到戛纳电影节的风向,直到杯盘狼藉才各自散去。
可能有些出乎意料,贾科长全程都没提什么“老哥哥我的作品这次也参选,你给想想办法,帮帮忙”之类的话。
说是肯定不能说的,哪有这么直白办事的,尤其是还是通通自诩为文化人的文艺圈。
太糙!
但意思肯定是这么个意思。
正巧赶上你当评委,老哥哥我的作品,你了解的最多,在评审时,帮着说说话,只要让评委们能看懂我这个片子的内核就好,至于人家喜不喜欢,投不投票,全看天意。
大抵就是这样。
别觉得非常意外,说什么这是欧洲三大,最公平,最专业,最艺术的国际电影奖项,怎么还能这样。
哪个奖项都能这样,奥斯卡还能明目张胆的公关呢。
只要是人评选,那就必然带有主观想法,讲究这个公平的评委也只能说尽最大的努力去摒弃个人的主观看法,要说完全摒弃,根本做不到,至少孙羿是不信的。
什么艺术无国界这玩意,也就是骗骗傻子罢了。
再说了,国人在海外,互相照顾,那也是应有之义。
看看前辈们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了。
去年,苏琪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梅风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最佳编剧奖。
2011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范兵兵担任评委,杜佳毅的《转山》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
2009年柏林国际电影节,还是舒淇担任评委,王晓帅的《左右》获得最佳编剧奖。
虽说都不是什么一等一的大奖,但至少都登台露脸了。
再往前倒,93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老谋子担任评委,还是评委会主席,谢非导演的《香魂女》和李桉导演的《喜宴》并列获得金熊奖。
老谋子要不是主席,你看看柏林能不能给华语电影开个双黄蛋!
所以,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该说不说,老谋子拍片虽然对观众有点拧巴,但对华夏电影还是很有贡献的。
这一点,孙羿得向他学习。
但话又说回来,这样是否就代表着奖项的含金量有亏
其实并不是,因为到了这个戛纳电影节主竞赛评选的层次,哪一部影片得奖,都能说得过去。
只要获得提名,就说明剧本了得奖的资格,最后没得奖,也仅仅是代表这一届评委或者电影节的喜好不同罢了。
打个比方,好莱坞刚刚兴起“黑命鬼”,你这一届的奥斯卡来个黑人主角的传记剧情片,只要别拍的太烂,那就是大概率得奖。
换到别的地方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还是那句话,前提是你得先到了这个层次。
就像老话中讲的那样:
首先,你得行!
然后,得有人说你行!
最后,说你行的人得行!
这才是完整的闭环,尤其适用于文艺圈。
在这套公式了里,孙羿就是那个说他行的人。
那孙羿行不行呢
很行,非常行。
在他答应完担任本届电影节的评委后,第二天组委会就把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所有参选影片和相关资料发送给他了。
有时间呢,就可以提前了解,没时间呢,等电影节开始,再跟着其他评委一起集体观影也行。
当然,孙羿毕竟是第一次,所以觉得还是自己提前先了解一下比较好。
万一人家其他评委都提前看过了,到时候谈论的时候提起来,他一问三不知的,多尴尬啊,那不是丢人丢到国外去了嘛。
然后,刘艺菲麻了。
本以为回国后,能好好的休息一下,出去玩玩,没想到被自家老公提溜着,窝在家里,一连看了三天的文艺片,美其名曰,提高影视素养。
第一天的时候,刘天仙还挺兴奋的,觉得自己也能体验一把做评委的快感,这可是戛纳的参选影片啊。
第二天就懵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就像没有参考答案,语文老师也解释不明白阅读理解一样。
刘艺菲虽然算是影视从业人员之一,还拿过影后,但这些文艺大咖导演搞的片子,她是真真的看不下去。
等到了第三天,人彻底麻了,说什么都不看了,任孙羿怎么说,怎么劝都不行,就是躺床上摆烂。
最后无奈,孙羿只能答应她休息一天,带她出去溜溜一下。
一听说出去溜溜,刘艺菲马上来精神了,就跟还阳了一样,刷地一下蹦起来,光着脚丫子,飞奔到衣帽间。
孙羿感觉,这一段都可以拍个特效镜头了。
真是唰一下子,人就从他眼前消失了。
只留一抹香风飘过。
小妮子不但跑的快,换衣服也快。
没用上一根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