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玄幻奇幻 > 隐蛾 > 子学三论及批判(上)

子学三论及批判(上)(4 / 5)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让你入赘76号,你都升主任了? 阿姆为妻 突然成为了末世里的反派! 逆徒跪下!白月光师尊在清理门户 都市乞丐小医仙 第四天灾:人在高武,游戏成神 危险物种?换个星球就能吃! 乖张诱引 帝王无嗣?我好孕连连独冠后宫 大小姐带娃随军,冷面长官夜夜哄

指的是人性归根法的起点,诚实地看待自己的内心。

    有弟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其实就是指孔子建立思想体系的源头和方法,用忠恕原则建立起的价值观,合称为“仁”。

    仁也是个会意字,在孔子这里指的不是仁慈的意思,而是“人与人”。那么符合仁的行为规范,就是“礼”;符合仁的思想境界,就是“义”。

    孔子的思想体系就是从这一步开始展开的,而且后世儒学一切好的或不好的变化,也是从这一步之后开始的。

    回到上面讲的两条原则,其实就是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它们是同时起作用的,不能只看其中一条。

    这两条是什么关系?第一条的优先级大于第二条,首先做到第一条,在第一条基础上再做到第二条。

    比如以父子关系举例,按照刚才的两条逻辑,我们可以推出四条原则。

    首先:已所不欲子所施者,勿施于父,不希望儿子虐待自己,就不要虐待父亲(不忤);已不欲父所施者,勿施于子,不希望父亲虐待自己,就不要去虐待儿子(不苛)。

    其次:所求乎子,以事父(孝);所求乎父,以事子(慈)。

    忤——孝

    苛——慈

    现在我们得到这么两组对应的行为,前两者是不能做的,是法律禁止的行为;后两者是应该做的,是道德提倡的行为。

    于是我们初步得到了最原始的法律与道德原则。

    这两条之间有没有矛盾?有,而且是内在的矛盾!

    比如只谈第二条“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那么我希望张三把所有的钱都给我,那么我是不是应该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给张三呢?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既不能成为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能成为对他人的要求,更是自相矛盾的,不符合人性还原法。

    因为按照第一条原则,我肯定不想把自己的钱的都给张三,所以也不应该要求张三这么做。刚才讲了第一条的优先级大于第二条,所以有些希望本身就是不应该的。

    从“希望”到“应该”的过程,就是建立社会规范的过程。从“我”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到“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就是从纯粹感性上升到理性思考。

    如此看来,仅仅有这两条当然不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差第三条。

    这第三条就是人们如何对他人提出要求,包括如何看待他人对我提出的要求。

    比如“孝”原本是对自己的要求,假如变成对他人要求呢?

    比如要求某人尽孝,父母的各种合理的不合理的需求他都要满足,甚至搞出卧冰求鲤、埋儿奉母之类的行为艺术。

    那么换一个角度,其父母的行为就是“不慈”,甚至可能“苛”。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就是人性还原法的第三步——中庸(父加诸已而不愿,勿求于子)。

    刚才的问题,就出在那句“所求乎子,以事父”上,什么才是合理的要求?

    父加诸已而不愿,勿求于子,我不希望父亲要求我什么,我就不应该去要求儿子;同理,我不希望儿子要求我什么,我就不应该去要求父亲。

    人性还原法经过第三次反用,至此这个逻辑体系才完整。

    其实对别人的要求,等价于别人的对我的要求,有三个层次,第一是你不能做的,第二是必须做的,第三是你应该尽量去做好的。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穿越玄幻世界:开局迎娶未来女帝 樱照良宵(女师男徒H) 敢抽我父母灵血,我让你魂飞魄散 和七个男人日日夜夜后,我翻车了 重生白龙:从捡到银龙幼崽开始 穿越以后,开局绑定反派系统 男主病娇黑化短篇集 玄界传说R 小兔子乖乖(青梅竹马1V1 神话) 无限狱主,我的牢房里全是女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