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克制到现在,还亲自殿后,算是给足了大将军面子。
很快,成廉出具了回书,这些使者更换马匹后,又急匆匆举火南下,去向吕布复命。
鸿沟西岸,李通也几乎在相同时间收到吕布的命令。
对李通这样谈判招降,又有自己基本盘的从属将领,吕布就客气很多,只是命令李通三日内撤到汝阳一带,补充军资,为接下来的追剿叛军做准备。
送走吕布的使者,李通面容沉静走向大帐,入大帐后才开口:“我不知他是虚张声势恐吓赵基,还是知难而退。”
跟随入帐的乡党头目陆续落座,李通今年只有三十岁,帐中乡党头目年龄与他相近。
各方势力中,李通也是黄巾之乱时才崭露头角,成为一方小宗帅。
这么多年兼并下来,成为汝南西南部的大型宗帅。
这种扎根于乡土,可以代表本地人呼声的就是宗帅;如臧霸一伙人是兖州泰山籍贯,是泰山南部人,可他们在隔壁琅琊扎脚并壮大,所以他们是流民帅、屯帅。
其中一人开口:“或许两者兼有,见事不可为,这才勒马于崖边。”
李通见其他人不再言语什么,也知道讨论太多吕布、赵基的是非并不安全,就说:“我等遵命即可。列位返回本部后传告吏士,以安军心。”
“喏!”
众人也无心闲聊,聊的越多是非就多,是非多了军心也就散了。
谁代表朝廷,他就听谁的。
只遵奉汉室朝廷,这是一种立场,也是个人理念的一种追求。
坚决贯彻朝廷的诏令,那他就不会错。
也就赵基没给他派发调令,否则他也敢率军调头向南。
一同创业的伙伴与骨干军吏离去后,李通解下佩剑,缓缓拔出竖立持剑,双目望着如镜剑身,此刻唯有长叹一声。
袁术跑了,对他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汝南这个地方士人发展太过旺盛,天下大乱以来有见识的家族纷纷转型,变成了大小豪强、豪帅。
曹操讨伐了一批,被攻灭的是那种门第太低的暴发户,如他一样。
也就他反应过人,提前向曹操遣使服软,也可能是曹操不想耽误春耕,才放过了他。
再后来许都骚乱,吕布就势诛杀一批,也是颍川人为主。
而汝南地区,并没有遭受太过深入的破坏。
因此袁氏兄弟对汝南地区的影响力依旧很深,这些人与李通这样的新崛起宗帅存在本质的生存矛盾。
如果陈县之围抓住袁术,抓住袁术身边的反贼核心成员,那么赵基、吕布大军近在咫尺,顺势诛杀,汝南郡、县两级官吏不敢不效死力,就能将汝南豪强、大姓彻底血洗一空。
可惜这样的机会一闪而过,李通甚是惋惜。
若是赵基撤军离去,并双方交恶的话,吕布就算抓住袁术一方核心元从叛逆士人,也不好借势肃清汝南士人。
就内心深处来说,李通很是认同赵基对公卿的问责与审判。
公卿都是如此,产生公卿的各地高门、大姓士人也是那样,烂透了。
也只有各自的乡人,才知道士人在本地是个什么样子。
自少年时就任侠纵意的李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