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赵基灵活运用了权限,更是没有去跟吕布对质……否则惊弓之鸟一样的天子、公卿,极有可能决定牺牲张杨。
就现在来说,陈宫、张杨的冒险已经成功了第一步。
想要接管曹操的大部分遗产,又谈何容易?
必须有一个人死守定陶,给另一个争取时间。
反正张杨不乐意,陈宫则劝说:“使君,今袁术造逆,徐州刘使君已督各路兵马攻入淮南,袁术败亡或早或晚而已。天下诸刘虽为宗藩,然徒有其表而已。朝廷一纸诏令,即可征入朝中。如今大将军心腹之患,唯有大司马与河北袁绍。”
张杨不想听这种分析,扭过头去:“这与我何干?”
陈宫耐心解释:“大司马挟朝廷大义,迫使曹孟德赴宴,宴席中臧公旧吏刺杀曹孟德。曹孟德乃袁绍爪牙也,袁绍失曹孟德,如高祖折韩信,其焉能不败?如孔文举所言,袁氏四世三公俱为冢中枯骨,袁术、袁绍也将先后败亡。此后天下只余大司马一人,若能慑服、劝说大司马忠贞辅国,则汉室得以三兴,大将军功比吕尚、伊尹,而使君也将成为国家中兴柱石,将垂名竹帛也。”
陈宫说的也有些道理,就目前来看,赵基之外就袁绍比较难处理。
刘备、刘表、刘璋、刘艾这些人各有隐患,朝廷下诏征入朝中担任公卿辅政,连锁之下,一个个也将迫于压力入朝。
公孙瓒、孙策、马腾、韩遂之流,当朝廷能间接控制四个大宗藩后,公孙瓒四人更不成问题。
所以真正的难点就剩下赵基一个人,赵基的家族底蕴并不很强,堪称虚弱,也就比吕布好一些,严格算起来与马腾类似,还不如韩遂。
可赵基最难的是复土均田,别看赵基治下的官佃只能分五成……其实各地缴纳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的编户,实际税赋压力早就高过了五成!
现在赵基麾下的官佃只是需要养活官吏与军队;可若是并入朝廷,归朝廷直管,那还要奉养朝廷百官,税赋物资可能还要征入朝中。
同时赵基麾下的官吏、军队也只是对赵基一个人负责,当并入朝廷这个大家庭后,能插手、骑在这些人脖子上的人、机构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放任不管,赵基这里会形成越来越大的惯性,直到朝廷大义无法羁縻,双方将分道扬镳,在战场上一决生死。
趁着目前还能施加影响,就该紧锣密鼓敲打赵基,瓦解赵基构建的自足组织。
可陈宫讲述的再美好,张杨还是连连摇头:“公台不曾与大司马共事过,不知大司马骁猛。我若留守定陶,他知我性格宽和,必然果断发大军强攻。我又怎么敢与他交兵?”
下面的将校率兵与赵基打起来,被灭就灭了,不会影响到更高层。
可张杨不一样,他本身陷入战争中,那么吕布不可能牺牲他,赵基决定动手时更不会放过他。
那么双方之间会立刻爆发内战,这不是张杨想看到的事情,更违背了陈宫描述的美好前景。
陈宫无奈:“难道就这样放弃?”
出乎陈宫预料,张杨竟然点头:“如此也好,大司马不杀闾丘简,反而擢升此人,这是给我留下了余地。我若再执意与他相争,以我对大司马的了解,他肯定不会放过我。”
听得陈宫瞠目结舌,一时无语,不知该说什么了。
仔细看张杨,难道真有这么天真的人?
张杨原地想了想,又说:“公台,大司马并非嗜杀之人,何不配合大司马,从而快速安定兖州?如此吏民也能早日休养,朝廷也可得兖州之助,能施威于宗藩。”
兖州宗贼的死活,对张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