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周章是比当面对答更为正式的咨询、顾问方式,有档案可查。
见天子所问,赵基捉笔略沉吟,就书写:“臣曰,因地制宜,春种秋收乃自然客观天道之理。不以一人之力而变,可见人力不及天数。王允强逞意气,一意孤行,因一叹而杀蔡伯喈,自此何人敢与他谋事?看似执宰辅政为百官之率长,实乃孤寡匹夫也,如何能胜?”
“而臣之胜,上有天子庇护,下则袍泽吏士勠力齐心。是以规整有序破散乱无序,不足为奇。”
赵基停笔,领取一枚空白竹简,在上书写:“文和在野,则朝败;今文和在朝,则野败。”
感觉这么惊吓贾诩不太礼貌,当即用毛笔蘸墨,对着竹简涂抹,彻底抹黑。
将周章写好,赵基交给使者、御史董芬,就问:“营中近来可好?”
“皆如侍中时所留制度,并无一点变动。”
董芬是御史,是天子廷臣;在廷臣眼中,赵基最宝贵的身份是侍中,彼此是同僚。
赵基想了想,就说:“回去后询问列位公卿,可有意来晋阳。若有有心,可随船队来晋阳与我一晤。”
董芬不敢多言,拱手长拜:“喏。”
“若公卿无意于晋阳,待郡北宗贼令狐氏、郭氏平定后,我就南下觐见天子。”
“喏。”
董芬再行礼,赵基见此也不好拉着这人再套话,就扭头看边上当值的韩述。
韩述起身送董芬离去,赵基则捡起那枚涂黑的竹简,来到芦苇棚外的火塘处,直接丢进去,看着燃烧后才转身返回。
芦苇棚外各处,都是忙碌的俘虏。
已经派人去龙山伐木,也从俘虏中筛选出矿徒、铁匠,将他们派遣回到冶炼场,去生产各种农具、工具。
晋阳城距离冶炼场不是很远,如果选在北边重建晋阳新城,那就距离的有些远了。
三十里路程与六七十里路程,对日常行政来说,等于是县内与县外的区别。
未来发展各种卫星城,自然能充实东山、西山之间的南北通道。
晋阳周围如果能安置、生活三十万左右的人口……那么匈奴、鲜卑就没什么活路了。
这不仅是生产力、经济的碾压,更是军队常备的碾压。
哪怕如日中天的鲜卑人,他们的王庭能有多少常备武装?
不可能超过五千骑,还不是其中闭营生活的骑士也就千人左右!
只要把匈奴人、鲜卑人拖到比拼常备的竞赛中,以他们的经济生产方式,肯定撑不住。
因此,一座军事优先的边郡巨城,辐射范围不仅在距离上十分深远,在政治方面更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当然了,一座二三十万人口的边郡巨城,又有浓烈的军事传统,还是军事主导的经济、文化……对中枢很不友好,中枢缺乏自信的话,极有可能自废武功,主动拆毁。
这些目前都不是问题,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理想中的晋阳建造出来,成为北方巨都。
当自家命运与这座新兴巨都牢牢绑定的时候,才是向天下拔剑之时。
否则发展的越好,越容易被人篡夺。
思索着这些,赵基登上芦苇棚附近的土堆,各处都是光膀子干活的俘虏。
什么都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