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放到刘荣身上,其实就多了一丝‘摸着刘彻过河’的意味。
如果没有参照,刘荣一个平平无奇的穿越者,还真不敢说自己做的,一定比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好。
但有了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做参照、做负面案例,那刘荣就省心省力多了。
——就算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刘荣也能根据历史上,汉武大帝年间出现的问题,搞清楚什么是错的。
比如,汉武大帝大手大脚的花钱,把父祖留下,用于决战匈奴的军费都花光,导致天下人都生出‘卧槽穷兵黩武’的强烈体感;
那刘荣就反其道而行之。
省着点花钱,卯足了劲儿赚钱,非但不让老百姓掏钱支持战争,反而还要给老百姓发福利、发补贴。
真打仗了,老百姓除了挤破脑袋,那家中壮劳力送到军中,便再也不需要做出其他任何牺牲。
壮劳力去打仗了,地有老弱妇孺凑合着种,还有左右相邻帮衬——总归不至于完全荒废,反正战场不在国境线以内。
打仗的花费,除了相府国库本就需要负责的军粮以及军械,其他所有的部分,都由刘荣自掏腰包。
比如:汉家原本的制度,是只保证军中将士每人每月二石粟的口粮份额。
而如今,汉家的军中将士,却无一例外能领到每人每月二石麦粉。
粟本就比麦便宜,就更别提加工过的麦粉了。
这看似不起眼的变化,便是刘荣自掏腰包,补贴军队,让军中将士吃点好的。
——可千万别觉得这是小钱!
每人每月二石粟,按照如今的粮价,花费不过五十多钱——至多不超过六十钱!
但麦粉,哪怕已经普及了大半个关中,价格也依旧维持在九十钱每石,属于绝对意义上的精粮无疑!
每人每月二石麦粉,便是高达一百八十钱的军粮开支!
二十多不到三十钱每石的粟,换成九十钱每石的麦粉,三倍以上的价格差;
这就等于说,每当相府国库拿出一钱,作为军队军粮开销,刘荣就要让少府内帑额外拿出二钱补贴,将粟替换成麦粉。
按人头算,这或许只是相府国库出五六十钱,少府内帑额外补贴一百二十钱的问题。
但按总数算——如今汉室的常备野战军,光长安,就有南、北两军,以及羽林、虎贲二卫,超过五万兵马!
还有飞狐迳的飞狐军,北方边墙的句注军,以及由细柳营、霸上军、棘门军居改编得来的几支野战部队……
单只是常备野战军,汉家如今就养了不下十万人!
单就这十万人,相府国库每个月就要支出六百万钱买粟,少府内帑则要补贴一千二百万钱,将粟替换成麦粉。
每个月一千二百万钱,每年高达一万万四千万钱的庞大支出!
却也只是刘荣给军中将士,所许下的诸多福利中,相当不起眼的其中一项。
除了粮食外,还有装备。
汉家原先,以及如今也依旧存在的规定,是保障军中将士每年一身新军袍。
且除非必要——即,除非战时到寒冷地区进行军事行动,否则,便不配给御寒衣物和被褥。
绝大多数情况下,军中将士都会在某一年的冬季,或某一次发生在北方严寒地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