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95章 悖论

第595章 悖论(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虎贲郎 傅教授结个婚,我旺夫! 朕,废物皇帝,开局直升陆地神仙! 摆烂女配在线作死,疯批反派破防了 婚后偏宠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剑来:宁姚做大,秀做小 刚修成紫霄神雷,就遇到百鬼夜行 休夫当日,整个国公府跪求我原谅 偏她来时不逢春

样的,一个将领,在一场战争中打出正浮斩,那即便被刘荣贬低的一无是处,也还是能成为天下人心目当中的英雄。

    比如当年,被刘荣再三‘针对’,甚至被调去内陆做郡守,却还是让天下人哀婉叹息,感慨‘国家失一猛将’的飞将军李广。

    当然,从官方层面,从法律制度层面,浮斩二字,已经不再和一位将领,在一场战争中是否有功、是否有过强制绑定了。

    浮斩为负,却有功、浮斩为正,却有嘴的情况,也已经不再是稀罕事。

    只不过,有意思的是:功侯贵族在一场战争中的功过,也就是‘kpi’完成指标,也同样是看浮斩的。

    而且,在刘荣有意无意的‘忽略’下,针对军功评定标准的改革,并没有波及到贵族私军的战场功过评定。

    也就是说,浮斩二字在如今汉室,并不是完全不存在法律层面的意义。

    至少在贵族功侯领军出征时,在战后核算kpi的时候,长安朝堂的评判标准,依旧是那早已与时代脱节的浮斩制度。

    而这,就导致了一种十分离谱的悖论出现。

    ——一方面,功侯贵族们,在战争爆发时自发组建军队、自负军费开支参战,其目的并不是‘更进一步’式的建功立业,而仅仅只是为了保留现有的地位,去完成一定程度的kpi。

    性质大概等同于:给天下人看看、瞧瞧,功侯贵族们,并不是坐吃山空,躺在先祖功劳簿上的蛀虫;

    宗庙社稷给的封国食邑,封国百姓提供的农税供养,并没有被贵族们拿去沉迷享乐——至少没有全拿去享乐。

    到了宗庙、社稷危难之际,这些平日里斗鸡走狗,酒池肉林的‘肉食者’们,也照样有自掏腰包、自筹军队,勇赴国难的觉悟。

    在此基础上,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空有态度、觉悟,而是也同样具备先祖的部分优秀基因,功侯贵族参战,还得捞到像样点、说得过去的无功勋。

    这,便是汉家的功侯贵族,在战争爆发时‘自费护国’的根本逻辑所在。

    说到这里,功侯贵族这看似颇有风骨的举动,其真正的性质也就不言而喻了。

    ——纯粹就是摆姿态,走过场,到战场上‘镀金’,或者说是装装样子。

    装出一副同国家患难与共的伟岸模样;

    装出一副‘虎父无犬子’的猛人架势;

    装出一副‘德配其位’的慷慨之态,让天下人看得起自己,并允许自己这样的蛀虫存在。

    那么,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装装样子而已、走个过场而已,自然也就不需要真正的百战精兵、不败精锐,而是完全可以拿花架子应付过去。

    为什么?

    便宜啊!

    华夏自古穷文富武!

    培养一个正儿八经的精悍士卒,得从小给喂肉吃,给药汤泡,还得找老师直道。

    至于从小就完全脱产,那更是不值一提的。

    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世代,将一个孩童培养到壮年,培养成战场上的悍勇之士,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单就是经济成本,便可以培养至少数十读书人。

    毕竟读书最大的成本,仅仅只是壮劳力脱产而已。

    拜师不过束脩一挂,看书也完全可以借书、摘抄。

    不像习武,就得名师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回到明朝当皇帝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今天萧瑀被贬了吗? 逍遥赘婿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大乾逍遥王 新王伦新梁山 想苟着养老,你们偏逼我科举题名 重生民国大军阀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