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诸夷,也需要眼下的刘荣开始着手滋润、滋养,好让几百年后的儿孙——甚至是下一个、下下一个王朝的帝王,摘下彼时成熟的果实。
而卫满朝鲜鸠占鹊巢,颠覆芥子朝鲜的举动,对汉家而言之所以有利,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
文化滋润、滋养,是有许多种方式的。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有一个前提,便是开放。
很显然,过去近千年的时间,朝鲜半岛始终处于封闭的状态,哪怕有殷商王室所创建的芥子朝鲜政权,也依旧如漂浮在河流中的鸭子般——半点没有沾染华夏文明的雨露。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芥子朝鲜政权作为华夏文明滋润、滋养朝鲜半岛的先头部队,显然是不合格的、没有完成任务的。
而在汉初,卫满篡夺芥子朝鲜社稷,在彼时的长安朝堂看来,便是换了一个极有可能出色完成任务的文明先锋,去接替芥子朝鲜滋润、滋养朝鲜半岛。
说白了,就是文化入侵,凭借华夏文明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对朝鲜半岛的原住民进行降维打击,从而加速文化融合。
再有,便是自宗周以来,华夏统治者便开始产生一种未必正确,却也绝对不是错误的观念。
——肉拦在锅里,怎么都好过给别人吃。
比如宗周,分封诸侯数百,虽然大都变成了割据自立的小山头,但好歹都是诸夏之民所掌握的政权。
最终,始皇一统天下,宗周通过分封‘地图开疆’的万里江山,也确实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沃土。
而在秦亡汉兴之后,类似这样的观点,也同样存在于汉室帝王——尤其是刘荣这个穿越者的认知当中。
刘荣甚至已经有了大致盘算!
等将来,打下草原的幕南,河西,以及更遥远的幕北,还有岭南、朝鲜半岛等地,刘荣都打算通过分封,来最大限度提高掌控当地的速度。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
好比河西——如果打下来后设郡县,那管理当地的,便是领死工资的官僚。
虽然他们也有‘政绩’这顶帽子压着,但发展积极性终归有限。
当然会有官儿迷,铆足了劲儿搞建设,削尖了脑袋捞政绩。
但也必然会有佛系的官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领一天俸禄点一天卯。
而分封,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把这块土地分封出去,那对于受封的诸侯王而言,这就是自家的领土和产业,就是自家传给后世子孙的基业了。
那开发激情、发展积极性,几乎是上不封顶,且趋于疯狂的。
毕竟替人种地,和种自己家的地,那积极性是不一样的。
换个更通俗易懂的说法,便是计件算工资,和计时间算工资,工人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绝对是两种不同层面的概念。
而这种想法——这种‘以分封促进发展和建设,未来再通过郡县提高中央对当地的掌控’的概念,便被刘荣理解为:宁愿肉烂在锅里。
好比岭南的南越武王,或者说是自立为‘南越武帝的’赵佗。
始皇尚在、嬴秦尚在之时,赵佗掌控下的岭南,无疑是秦属岭南四郡。
而在秦亡汉兴之后,赵佗割据自立,可谓是在岭南占山为王。
从‘秦’的角度,以及‘汉’的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