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52章 立场问题

第552章 立场问题(2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全民藏宝图,只有我能看到提示 虎贲郎 渣夫灵堂出轨,我二嫁又跪哭什么? 傅教授结个婚,我旺夫! 朕,废物皇帝,开局直升陆地神仙! 从死神归来的路明非 摆烂女配在线作死,疯批反派破防了 婚后偏宠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剑来:宁姚做大,秀做小

    晁错当年拿出来的《削藩策》,就是极为典型的例子。

    无论是从吴楚之乱爆发前,长安朝堂的预判,还是吴楚之乱真正爆发后的叛乱规模,都能明显看出:推动《削藩策》所引发的后果,其实是严重影响到了汉家宗庙、社稷的安稳的。

    但即便如此,先帝也还是毅然决然,选择推动《削藩策》,哪怕最终闹出来个吴楚七国之乱,也仍旧在所不惜。

    究其原因,便如上文所说:《削藩策》的推动,虽然动摇了汉家宗庙社稷的稳定,但无论是对汉家,还是对先帝老爷子自己,都带来了极为显著的利益。

    在国家利益层面,《削藩策》无论最终是否引发宗亲诸侯叛乱,都是对汉家具备长足的积极影响的。

    ——没有叛乱,那就是温和手段处理掉尾大不掉的宗亲诸侯;

    有叛乱,便是如真实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那样,便是通过相对体面的粗暴手段,来解决宗亲诸侯尾大不掉的问题。

    反正就是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只要《削藩策》被推出来,那宗亲诸侯的问题就是能解决掉。

    区别只在于:宗亲诸侯是逆来顺受,还是奋起反抗后被镇压。

    过去这些年——尤其是先帝驾崩,当今刘荣即位后的这些年,坊间对于当年之事,其实一直都有激烈的讨论。

    有人说,先帝错在《削藩策》推动的太急,没有逐个击破,而是平等的将所有关东诸侯都当成了乐色,促使关东诸侯联合反叛,最终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也有人说,《削藩策》本身就是急于求成的策略,如果先帝能采取其他更温和的措施,最终结果,必然不至于闹到吴楚七国之乱的程度。

    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据,众说纷纭,却始终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一致论调。

    但对于当年的事,刘荣始终都看的无比清晰。

    ——《削藩策》,并非先帝一意孤行,强行推动,而是已经到了非推动不可的地步!

    甚至可以说:一场吴、楚为首的关东宗亲联合叛乱,已经到了再不爆发——再拖十几二十年爆发,长安朝堂就要处理不了的地步!

    试想一下。

    在太祖高皇帝分封刘濞为吴王时,刘濞的吴国,虽有三郡五十三城之地,但人口却只有不到十万户、至多不超过三十万人。

    之后短短四十年,吴王刘濞开铜山,私铸钱,广庇天下亡命徒;

    在吴楚七国之乱爆发时,哪怕是把吴地能战之男都押上了牌桌,却也凑出了足足三十万人的军队!

    至于人口,早就从汉初,刘濞得封为吴王时的不足十万户、至多三十万,暴涨到了二十七万户,一百三十余万口!

    更恐怖的是:这二十七万户、一百三十余万口人家,是不需要缴纳税赋的!

    ——刘濞全包了!

    农税,口赋,甚至于每百亩地三石的刍、二石的藁,刘濞都自掏腰包补齐了!

    就这个人口基数,战争动员能力,外加这份能直接全面免除税赋的财力!

    真要让刘濞再苟二十年发育,那还了得?

    事实上,在吴楚之乱爆发之前,吴国强大起来的异常速度,已经引起长安朝堂的注意力。

    ——和后世,吸走整个蜀地的天府之城一样,刘濞在位时期的吴国,同样在虹吸周边郡国的人口!

    人人都想成为吴国子民,过上不弄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我的房间通大明 三国帝王系统 从煤山开始救大明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乱世荒年:每日情报,粮肉满仓 赌博皇帝赵匡胤 吃饱了吧 我的岳父是太子 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 魅影杀清明上河图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