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37章 文治武功

第537章 文治武功(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全民藏宝图,只有我能看到提示 虎贲郎 渣夫灵堂出轨,我二嫁又跪哭什么? 傅教授结个婚,我旺夫! 朕,废物皇帝,开局直升陆地神仙! 从死神归来的路明非 摆烂女配在线作死,疯批反派破防了 婚后偏宠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剑来:宁姚做大,秀做小

bsp;  ——从今往后,贵族阶级,将成为考举最核心,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维护者。

    这,便能保证科举一事,并不会像当年,吴起在楚国的变法那样:人亡政息······

    “诏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自朕祖高皇帝立汉国祚,尔来足一甲子,外有北蛮匈奴之患,内有诸侯藩王之祸,百姓民稍得安居,亦难免为不止战祸所荼毒。”

    “幸朕祖立汉,乃得元勋功侯百四十五,又历代先皇各有外戚母舅,方使天下稍得安治、百姓民稍得安宁。”

    “然今汉家,得关中、关东、北境、巴蜀、岭南诸地,诸侯藩国十数、郡百十,又元勋功侯之家,或有因罪失国、或有无后绝嗣。”

    “唯宗庙、社稷计,乃以此诏明告天下:古有田齐于稷下设学宫,乃有荀子、韩非等诸贤。”

    “今朕欲法效古之善政,故兴科举,以文考探学子之才,择纳为士,助朕治天下元元。”

    “凡汉之民,爵公士及上、户非商籍者,皆可于秋九月初五日之前,于长安丞相府纳名。”

    “秋九月十五,兴科举文考,为国纳士······”

    未央宫宣室殿,谒者仆射第三次宣读过刘荣的诏书,殿试之内,却仍是静默无闻。

    至此,这份被后世人称之为《再举秋闱诏》的诏书,便因为在朝议之上三读通过,而正式具备的法律效应。

    从这一刻开始,考举,就不再是单纯的‘天子想要做的事’,也不是像去年那般,天子心血来潮搞出来的新鲜活动,而是‘整个长安朝堂都不反对,并且都愿意配合’的最高决策。

    诏书三读通过朝议,待刘荣微微点下头,那封诏书,便被汲黯双手托举着,送到了西席的丞相窦婴面前。

    ——根据太祖高皇帝刘邦定下的规矩,天子诏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完全不关系到国朝大政,天子本人便可一言而决的‘小事’。

    比如赐某人几匹布、几金,亦或是几柄御剑啦~

    又或是打某人一顿板子,乃至责令某人闭门思过之类,就都属于这种‘小事’。

    在这种小事之上,天子需要做的,就只是把自己的大致意图说出来,便会有尚书郎根据天子的意图草拟诏书,并适当润色。

    再由天子过目、用印,便可以直接派个宫人,将诏书给受诏人送过去。

    而第二种,自是切实关系到国政,甚至是关乎宗庙存亡的‘大事’。

    在这种大事之上,天子,就没有‘朕不要你觉得,朕要朕觉得’的专断权了。

    就拿这次,刘荣颁布的这份秋闱令为例。

    早在去年第一次科举前,年幼的天子刘荣试探着放出了风,表示自己打算通过文考这一亘古未有的方式,为汉室选拔一批官员。

    而后,确定舆论反应并不过于剧烈的天子刘荣,又专门往长乐宫跑了一趟,将自己的动机、目的,以及计划中的所有细节,都像如今汉家的实际掌事人:窦太皇太后进行了报备。

    得到窦太皇太后默允,刘荣又转过身,打消了既得利益集团的疑虑,并争取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随后又同朝中公卿进行反复磋商,敲定了具体细节,并达成了统一意见——至少是和大多数人达成了一致。

    最后的最后,确定科举一事尘埃落定,朝野内外不会有反对的声音,也确实没有人会心存疑虑,乃至阳奉阴违,刘荣才从征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我的岳父是太子 魅影杀清明上河图悬案 乱世荒年:每日情报,粮肉满仓 吃饱了吧 从煤山开始救大明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与前夫和离夜,将军在我榻上贪欢 三国帝王系统 赌博皇帝赵匡胤 唐宫药香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