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82章 双刃剑呐~

第382章 双刃剑呐~(2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全民藏宝图,只有我能看到提示 虎贲郎 渣夫灵堂出轨,我二嫁又跪哭什么? 傅教授结个婚,我旺夫! 朕,废物皇帝,开局直升陆地神仙! 从死神归来的路明非 摆烂女配在线作死,疯批反派破防了 婚后偏宠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剑来:宁姚做大,秀做小

、卫尉、典客、奉常、宗正、郎中令。

    而武帝之后,却变成了:大司农、少府、太仆、廷尉、卫尉、大鸿胪、太常、宗伯、光禄勋。

    也就难怪在后世,人们总觉得西汉的三公九卿——尤其是九卿,似乎有二三十个职位。

    但实际上,有汉一朝,三公九卿的位置,基本还能算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之所以会给人这样的错觉,就是因为同一个官职,在四百年刘汉——甚至仅仅只是前半页的西汉,可能就有两三种叫法。

    说回眼下。

    先帝老爷子临终前,打算给廷尉、奉常改个名字,刘荣没觉得有什么,该不该都行。

    既然先帝老爷子想改,刘荣就给改了,权当是哄地底下的先帝老爷子开心。

    至于日后,要不要完完全全的朝历史作业——把典客改为大鸿胪,把郎中令改为光禄勋之类,刘荣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在刘荣看来,九卿是否要改名字,关键并不在于天子个人的喜好。

    并不是说,天子觉得大理比廷尉好听、光禄勋比郎中令有逼格,那就应该去改。

    而是应该以客观需求为准,以实际效能的角度去出发。

    比如廷尉,被先帝老爷子改成了大行,在历史上,又被后来的汉武大帝改回为廷尉。

    意义在哪里?

    无外乎就是孝景帝觉得廷尉不好听,武帝爷又觉得大理更不好听而已。

    而在留荣看来,像‘朕觉得不好听’这种改换九卿名称的理由,其实是很没必要的。

    一个九卿属衙,如果要改,那就改他的权责范围,改他的效能;

    改完之后,再看原本的名称,是否与改革过后的效能、职责相符。

    好比廷尉,被历史上的景、武爷儿俩来回改,改来改去,无论是叫廷尉还是大理,终究还是没改变这个部门,是作为中央最高司法机构的职能。

    故而,改这个部门的名称,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景帝改廷尉为大理,没有意义,纯闲的;

    武帝又把大理改回去,更没有意义,更是闲的淡疼。

    所以,对于过去的廷尉、如今的大理,刘荣的态度很明确。

    既然已经改了——既然已经无意义的白忙活了一场,那就不要再无意义的多忙活一场,把名字再给改回去了。

    有这精力,干点别的什么不好?

    同样的道理——奉常既然改叫了太常,那就这么叫着吧;

    典客还没改叫大行,那就不改了——即不改为大行,也不改为大鸿胪。

    宗正不改宗伯,郎中令不改光禄勋,一切照旧。

    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有意义的事儿上,而非这种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事儿上。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刘荣,完全不认可历史上,发生在景、武二朝的九卿名称、职权大洗牌。

    尤其是原历史时间线上,汉武大帝针对内史的拆分,刘荣非但不觉得不好,反而还十分赞同。

    ——以地域划分,将关中分成三块地区;

    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一听名字就知道,这三个职务管的是哪片儿地方。

&n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乱世荒年:每日情报,粮肉满仓 从煤山开始救大明 赌博皇帝赵匡胤 吃饱了吧 与前夫和离夜,将军在我榻上贪欢 我的岳父是太子 凡人穿越修仙苟活 魅影杀清明上河图悬案 三国帝王系统 唐宫药香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