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266章 削藩

第266章 削藩(2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虎贲郎 傅教授结个婚,我旺夫! 朕,废物皇帝,开局直升陆地神仙! 摆烂女配在线作死,疯批反派破防了 婚后偏宠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剑来:宁姚做大,秀做小 刚修成紫霄神雷,就遇到百鬼夜行 休夫当日,整个国公府跪求我原谅 偏她来时不逢春

寡人除了是先王的嫡长子、王太子,同时还是长安天子官方承认的‘先帝诸子中德行最佳’者!

    无论立长还是立贤,这王位都该寡人坐!

    或许有人会说了:怎么?

    在过去,诸侯王传延王位,不需要长安朝堂批准是怎么着?

    理论上来讲,上一代诸侯王薨故,王太子继承王位,确实需要长安朝堂的批准。

    但这里的批准,仅仅只是象征意义的:你爹死了,你作为王太子合法继承了王位;

    继承了王位,甚至整合了国中势力、坐稳了王位,都已经促成既定事实了,再给朕补了一封‘请求即位’的奏疏,朕也绝不会驳回。

    很显然,这种象征性的‘批准’,与其说是长安朝堂承认诸侯王继承人的王位合法性,不如说是诸侯王和天子互相给彼此个面子。

    ——寡人承认你天子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承认寡人是你汉天子的臣;

    作为回报,你也得承认寡人是合法即位,是你汉家的宗亲诸侯。

    说的再简单点,就是我给你忠诚,你给我名分。

    这种交易性质,且明显不具备现实意义的‘承认’‘批准’,显然无法和天子审查王太子,乃至其他诸侯王子,并判定诸侯王储最终候选人的背书相提并论。

    所以,说这种操作模式对诸侯王大有裨益,完全算不上夸大其词。

    反过来,对于长安朝堂——尤其是天子本人而言,这种做法的好处自然更是多到数不清。

    就拿如今,汉家客观存在的朝堂中央-关东诸侯两级关系为例;

    在吴楚七国之乱后,长安朝堂中央与关东宗亲诸侯,便陷入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对立。

    长安朝堂想的,自然是吴楚之乱得意平定,而且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朝堂中央的压倒性优势迅速平定!

    关东宗亲诸侯当中最强大、最危险的刺头都已经被剔除,剩下的小瘪三,难不成还能对长安朝堂中央说不?

    于是,自先孝景皇帝三年,吴楚之乱平定至今,短短三年的时间,长安朝堂不知出现了多少针对关东宗亲诸侯,且堪称‘异想天开’的提案。

    什么剥夺诸侯王任命官员的权力啊~

    什么,剥夺诸侯王拥有卫队的权力啊~

    甚至是剥夺诸侯王收取农税的权力之类。

    这些倒还不算太离谱——自吴楚之乱平定之后,长安朝堂已经在稳步推进这些削藩政策了。

    比如诸侯王任命官员的权力,已经从吴楚之乱前,除诸侯国相、内史、中尉——即‘诸侯三公’外皆可自主任命,降格到了只能自主任命比二千石及以下官员。

    在过去,其实连诸侯三公,即王相、内史、中尉,诸侯王都可以‘举贤不避亲’,甚至直接先任命,然后找长安朝堂补一道手续。

    太宗孝文皇帝入继大统之时,那位害的齐哀王刘襄与皇位失之交臂的王舅驷钧,便是彼时的齐王相。

    但现在不可能了。

    汉家现如今的宗亲诸侯,非但无法举荐,乃至违规任命国相、内史、中尉,甚至还被剥夺了‘以母族外戚为班底’的特权。

    自吴楚乱平,孝景皇帝便已定下铁律:诸侯王相、内史、中尉,一不取诸侯亲族,二不取籍贯本地者,三不取德行不长者。

    至于留给诸侯王的比二千石及以下级别的官员任命权,也仅仅只是权宜之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重生民国大军阀 想苟着养老,你们偏逼我科举题名 大乾逍遥王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 新王伦新梁山 我的房间通大明 逍遥赘婿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