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182章 少府怎么说?要不要合伙?

第182章 少府怎么说?要不要合伙?(2 / 6)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全民藏宝图,只有我能看到提示 虎贲郎 渣夫灵堂出轨,我二嫁又跪哭什么? 傅教授结个婚,我旺夫! 朕,废物皇帝,开局直升陆地神仙! 从死神归来的路明非 摆烂女配在线作死,疯批反派破防了 婚后偏宠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剑来:宁姚做大,秀做小

日用,军中消耗,再加上官员俸禄之类,一年到头,根本就剩不下多少。”

    “所以,自孝惠皇帝时起——尤其是自先太宗孝文皇帝开始,汉少府,便累年囤积着各式杂粮,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真到了粮价鼎沸,百姓民吃不起米、不得不忍饥挨饿的时候,再劣质、再难以下咽的粮,也总好过和邻里亲朋易子而食……”

    听闻岑迈此言,刘荣自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也算是知道了少府内帑,为何会囤积有那么多宿麦。

    ——不止是宿麦;

    自太祖高皇帝年间,那次波及整个关中,乃至整个汉室的大饥荒之后,只要是‘粮食’,只要能吃,少府就都囤!

    粟,百姓要吃,军队要吃,官员俸禄要发,少府根本存不下多少。

    索性便去囤各式杂粮,什么宿麦、稻米,又或是豆、糠——凡是和‘粮’挂钩的,都莽足了劲儿囤!

    时至今日,少府内帑囤积的主粮:粟,哪怕是作为战略储备,总量也至多不超过千万石。

    刘荣此番平抑粮价,少府也只能从中拿出一半,即五百万石,以作为平价粮对外出售;

    剩下的一半,是无论如何都动不得的——哪怕关中真的饿死了人,也绝对动不得!

    因为少府内帑的战略储备粮,优先考虑的边墙,尤其是北方边墙的安稳,是备作大军北上,抵御胡蛮匈奴所用。

    甚至就连此番,作为平价粮卖出的五百万石,也只是少府暂时性‘挪用’;

    秋收之后,少府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把这五百万石粮食买回来,以补齐战略储备。

    粟囤不下来,是因为粟的用处多、消耗量大,产量——汉家的总产量又没有多少富余,可供少府囤积。

    宿麦在内的一应杂粮,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作为天下人尽皆知的劣粮、粗粮,宿麦在百姓食谱中的顺位,仅仅略高于树皮!

    任何地里长出来的、能吃的东西,顺位都比宿麦要高!

    故而平日里,百姓为了不浪费土地、多赚点钱,而在农闲时节补种的宿麦,大都会被太仆和少府内帑买走。

    太仆买走的宿麦,会被用作马匹饲料;

    少府内帑买下的,则会被作为储备粮,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天灾人祸。

    对于百姓而言,宿麦每石十几钱的价格,不算多,但也聊胜于无。

    毕竟是在农闲时节、在冬天往田里撒把种子,就能白白多出来的收入,甭管是多是少,有就是赚!

    相比起粟,宿麦,是需要相对精细的照料、耕作,才能得到较高产量的物种;

    故而,愿意在冬季农闲时节,在田间补种宿麦的农人,并不算很多。

    即便补种,也基本没什么人愿意去精心照料,基本都是撒把种子,就坐等天降横财。

    所以,少府内帑每年能收上来的宿麦,也就是几十万石。

    ——看似很多,却是关中民数百万户,外加关东、北境、汉中、巴蜀各地,数百近千万户、数千万口农人,总共才能贡献出这么几十万石;

    平均算下来,人均也就是一斤多的产量。

    相比起人均产量数十石,即上千斤(汉斤)的粟,宿麦的产量,显然十分契合其杂粮、劣粮的定位。

    但正所谓:积水成渊。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赌博皇帝赵匡胤 三国帝王系统 我的岳父是太子 从煤山开始救大明 乱世荒年:每日情报,粮肉满仓 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 吃饱了吧 魅影杀清明上河图悬案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我的房间通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