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尉本人,更直接就是细柳营的主将……”
···
“若刘濞不迅速下达战斗指令,让麾下叛军时刻身处备战状态——时刻专注于战事而无暇他顾,一旦叛军将士闲下来,就会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所以,留给刘濞的选择,便只有拼这最后一口气:要么一鼓作气打下睢阳,得到睢阳城内的粮草;要么攻破周太尉在昌邑的大军,以击破麾下将士对周太尉的恐惧。”
“如果这两点都做不到,那刘濞与其率军回撤,还不如弃军而逃。”
“因为引军东撤,就意味着叛军将士,会从战斗状态中脱离出来,并开始思考。”
“一旦叛军将士开始思考,便很容易让某些聪明人,出现‘与其败亡,不如弃暗投明,以刘濞项上人头请功于长安’的想法……”
听到这里,刘荣才终于面带了然之色,缓缓点下头,神情也莫名放松了些。
“如此说来,刘濞的败亡,已成定局?”
闻言,老张羽即没有点头承认,也没有摇头否认;
只仍带着那一抹深达眼底的笑意,负手屹立于墙头,眺望向城墙之外。
“两个月前,刘濞率大军五十万,尚且不能攻破我睢阳城。”
“如今,刘濞麾下可战之兵,至多不过三十万!”
“而我睢阳守军虽也有伤亡,却也已经经历了战场的洗礼。”
“——睢阳,刘濞是不可能攻破的了。”
“刘濞唯一的机会,便是攻破周太尉驻守的昌邑,以扭转乾坤。”
···
“但周太尉,恐怕早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天。”
“所以,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周太尉麾下的关中兵马,才会整日在昌邑挖战壕、垒土墙。”
“——早在率军从长安出发时,周太尉,恐怕就已经料到了此战的后续发展。”
“从抵达昌邑的那一天开始,周太尉,就已经在为今天做准备了……”
听到这里,饶是对历史有所知解,对吴楚之乱的大致脉络有所了解,刘荣也还是因张羽这段话,而佩服起周亚夫的战略推演能力。
过去这两个月,周亚夫所部被诟病最多的一点是什么?
与绝大多数人的猜测所不同:坐视睢阳被攻打而不派兵支援,根本没让多少人生出唾骂周亚夫的心思。
——坐视友军被攻击而无动于衷,确实有些冷血;
却很符合此番,长安朝堂为平定叛乱,所定下的主体战略。
无论是从‘与睢阳互为犄角,彼此照应’的战略角度,还是‘让梁国和叛军拼个两败俱伤,以免梁国将来尾大不掉’的政治考量,周亚夫在昌邑按兵不动,都是完全符合既定战略的。
真正让周亚夫在过去这两个月饱受诟病的,是昌邑的十万关中卒,从抵达昌邑的第一天开始,便开始在昌邑挖壕沟。
什么鬼?
派你周亚夫来平叛,你搁这玩儿上基建了?
尤其是昌邑的位置,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刘濞率军西进,睢阳城是刘濞西进路上的阻碍;
而昌邑却位于睢阳战场的东北方向,隐隐位于叛军的侧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