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来了这些东西,你说不是在特意抹黑,是为了批判,谁信呢。”
“啊这,”于华不好说话了,确实你写的时候,什么想法,没人知道。
但外国人从你里,看到了什么,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刘震芸颇有些幸灾乐祸,“这事要闹大了。”
他搜了搜官媒那边的视频,知道官方及时给掐掉了翻译。
可v站这里,影响太大了。
现在网上,已经是一片骂声。
微博,“莫岩获得诺贝尔奖”的热搜下面,紧跟着的,就是“莫岩得奖颁奖词”这个词条。
点进去那个词条,里面全是在骂的。
这件事很显然的闹大了。
官媒暂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没有发声。
网媒动作很快,都给报道出来了,
第二天,前一天没有看直播的上班族,通过社交平台,或者新闻网站,看到了相关报道。
公司里,大量的人都在讨论相关话题。
最激烈的讨论在学校,尤其是大学校园。
尤其是那股情绪,本来觉得瑞典将文学奖颁给国人,是对于华国文学的看重,是终于正视了华国的成就。
结果,只剩下了蝇营狗苟,和一个满是私货的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先生坟头不会诈尸的吗?
哦,想想过去这种事肯定没少干,要诈尸早诈了。
有的当天晚上看了直播,大晚上在宿舍痛骂的,然后一晚上越想越气。
这种从积极情绪瞬间到消极的落差感,才是最要命的。
学生们的愤怒,主要就是因为这个。
再加上学生本来就相对单纯,大学生又是单纯之外,带有一些清澈的愚蠢,超级加倍了属于是。
因而,网上到处痛骂的主力军,就是大学生了。
而经过了一晚上,网络上大规模洗地的也出现了。
“诺奖会这么想,主要还是过去国内文人写相关题材的太多了,人家是通过你的得出的这种结论,你怎么能把错误归结到人家身上呢,”
“又开始捂嘴了,只允许表演,不允许批评是吧。”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莫岩里描写的惨状,不及现实中的一半,别过了两天好日子,就忘了过去。”
“文学就应该揭示黑暗,你怎么不去说鲁迅呢?”
“鲁迅生活在现代,也得被骂死。”
“如果连莫岩的作品都无法接受,还有什么立场谴责小日子不正视历史?”
“……”
种种言论,惹得诸多网友越看越气。
网上的大论战,开始了。
这种情况下,其实最难办的是上头。
酝酿了这么久,要将这事往好了去说,都已经造势造了一大半了,结果现在整出这事。
众多官媒有些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