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演的意义也就没那么大,毕竟不用想尽办法去争排片。
然而《你的名字》同样是有杀手锏的。
票补。
这个在后世用烂的手段,必须要搭配着购票网站一起来。
而猫眼本就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样需要花钱买用户的情况下,不如用票补这种手段,来获取用户。
因此,从1月初开始,各个互联网平台,铺天盖地的,都是猫眼搭配《你的名字》的广告。
只要是网友们常待的地方,必有相关的广告,连企鹅的弹窗都预定了。
线下猫眼的地推,也强调了从《你的名字》开始的大规模票补。
“过年看电影半价,从《你的名字》开始。”
这样的标语,好多网友潜移默化都背下来。
很多打工人春节前回家,就有讨论这事的,还真起了一家子去看电影的念头。
一些年纪稍大一些的家长,因为电影票便宜,也多少有了点想法。
如此大的宣传规模,甚至引得不少业内影视公司的惊疑。
不是,有必要搞这么大吗?
华艺、光线他们,倒是知道这里面应该是猫眼出大头。
毕竟互联网企业,现在也到了用烧钱来换取用户的阶段。
其他行业也多少有所耳闻。
其实不光猫眼,《你的名字》这边也出了不少钱。
华影同意了陈麟风的提议,愿意在前期营销阶段加大投入。
到如今,麒麟的电影,总算有点商业大作的样子。
此前,不少都是靠着陈麟风本人的名气,和阴差阳错闹出的动静,来获取关注的。
而这回,则纯粹靠砸钱。
一个月时间,砸了超过2亿rmb,后面半个月,至少还有1亿。
甚至越到后面,砸的钱越多。
要知道,这才是2011年,很多互联网平台索要的宣传费用并没有那么贵。
甚至一些小平台,随便给点钱就上了。
这个时候正常的电影,才止于三四亿,2亿宣传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收回成本,别说更多了。
“不是,这回小陈是疯了吗?这样砸钱的?”
“我听说至少两亿起步,这用到《飓风营救》身上,都不一定能收回成本。”
“就是啊,风神的电影还用花这么多钱宣传?大家都等着去看电影呢。”
“好像大头是这个猫眼出的,靠砸钱来获取新用户,也顺便能让更多人知道陈导的新电影。”
“这是绑定到一起了呀,这两家什么关系?”
“听说猫眼就是麒麟旗下的,小陈的产业。”
“那怪不得,风哥出的起这钱。”
“3D票半价,三四十块就够了,我去,我有点想去看3D版了。”
“小陈微博专门说了,《你的名字》里3D镜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让大家斟酌。”
“那我也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