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合理怀疑,前世25年左右的东方大国,已经掌握了太空发电站的所有关键技术。
多余的那几年时间,不过是发射装置上去,组装试验的试错时间罢了。
因 此 ,
如此魔幻的大型科研项目,前世都能做到。
更何况是这一世?
这一世在顶级天才艾轩及两位老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逐日’计划更快取得技术突破、预计还能更快实现计划目 标,自然也是不奇怪的。
当然,不奇怪,不代表逐日’计划的难度低。
恰恰相反,‘逐日’计划的难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简单来说,技术难点就三块:建造,发电,传输。
首先,要在距离地球三万六千公里的太空中建造一个总重量不低于千吨、甚至要到万吨级别的太空发电站,就先别 说有没有能力精确送到指定地点。
光是‘运费’,都能吓死人。
平日里, 一般的运载火箭送一颗60公斤重的卫星上到太空中,平均的费用都在400万左右。
更别说要送上万吨的东西,到同步轨道上!
而送上去之后,别忘了,还要组装!
在大空的同步轨道上 组装超过上万吨的庞然大物 这难度 是不可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