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每减少6分贝,被对手被动声呐发现的距离就会减少一半。
‘北风之神’核潜艇的七叶大倾斜螺旋桨技术,能做到110分贝以下的噪音控制水平,这就是它的先进之处。
基本上,都能做到和别人潜艇相撞,对手才发现的程度。
已经能称为全球最安静的核潜艇!
但这个七叶大倾斜螺旋桨的技术,可不是那么容易研发的。
要想研发这个技术,最重要的设备是九轴五联动数控机床!
而这个高精尖的工业设备,全国就只有今朝军工自研基地拥有,还是在06年才自主研发成功的设备。
陈今朝所想的,自然也有人提出同样的疑问和反对意见。
最核心的理由,便是这九轴五联动数控机床的研发问题。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知道哈城的今朝军工自研基地有哪些工业设备的,这个问题,也就成了会上绕不开的难点。 以王大智为首的一派人士认为,既然是先进技术、先进水平,那哪怕再难啃,也得啃下来。
反对派则认为,为了一颗蛋,去养一只鸡的成本太大了,时间也太久了,得另辟蹊径,寻找第二个解决方法。 双方争辩得面红耳赤,也是各有各的道理。
安静坐在一旁的陈今朝倒是没有出声,反而兴致勃勃地听着大家的争辩。
争辩没有什么不好的,在优良的工作氛围下,道理和方向只会越辩越明。
但也显然,
关于大国核潜艇的未来发展方向,陈今朝心里自有了主意。
“那我也来说一说!”
“各位专家好,我是艇身结构模块的负责人。”
“既然讲完了北风之神”核潜艇的七叶大倾斜螺旋桨技术,那我也来讲一讲北风之神”核潜艇艇身设计的优异性。”
“首先,‘北风之神核潜艇采用了双壳体结构,其上面铺了将近150mm 厚的高效消声瓦,这项先进的消声瓦技术,也 是‘北风之神’核潜艇静谧性强的原因之一。”
“但咱们的消声瓦技术,在性能上也没差多少,只不过就是铺设厚度的问题。”。
“相比于消声瓦技术,我觉得超大直径耐压壳的技术,才是我们更值得反思,并且在未来改进的方向。”
王大智的勇敢发言,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原本讨论热情就盛的会议室里,更多人积极站出来发声了。
而这位艇身结构模块设计负责人所讲的,又是核潜艇设计建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那啥是超大直径耐压壳?
这个部分,又对核潜艇的战斗力形成怎样的影响?
简单点理解,
超大直径耐压壳,其实就是人们所能看到的潜艇的模样。
一个像震动棒模样的大棍棍。
而超大直径耐压壳体的研发与建造,不仅决定了这款潜艇水下的吨位。
其直径大小,更是直接影响艇载导弹尺寸与数量的最核心要素。
若一款潜艇的耐压艇体尺寸小,则潜艇的水下吨位小。
那艇载导弹的射程和载弹量自然也小。
可以说,耐压艇体的大小之于潜艇,就如同吨位之于航母,是决定战斗力、威慑力强大与否的关键。
这逻辑,很好理解。
吨位大,能携带的战斗机多,能在大海上续航久,这不就是战斗力的直观显现。
所以,耐压艇体的研发建造问题,是潜艇制造无法绕开的根本性问题。
而在这个问题上,东方大国现在做的并没有那么好。
譬如东方大国核潜艇一直被人诟病的‘龟背问题。
就是因为核潜艇的耐压艇体技术不到位,9米长的艇体无法将14米长的导弹完全放进潜艇里,所以就迫不得已延伸 出了一个像乌龟背壳一样的结构。
这种妥协,不但破坏了潜艇整体的耐压结构,严重影响其下潜的深度。
更是会在其行进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发出噪声,从而大大提升了暴露的风险。
这个问题,说实话,也不是第一次提出了。
但由于技术太过于先进,这个问题才一直没得到解决。
而今天,趁着‘北风之神’核潜艇的技术交流空隙,再次提出。
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