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关注细节,"太子之策,宏图伟略,然具体施行,千头万绪!”
“这官吏选派,技术支撑,还有钱粮调度与草原部族头人之交涉尺度,皆需细致章程。"
"尤以官营牧场之管理,牲畜疫病防治,皮毛硝制等,非精通实务之干吏不可为。"
"此等人才,恐一时难觅。"
"房相所虑周全。"李承乾也不废话,直接颔首,显然也深思过此点,接着方向的话便说道,"河西军屯改制,榷场管理,已锻炼出一批通晓胡情,精于实务之吏员工匠。"
"太仆寺亦有世代掌管皇家牧苑之经验人才。"
"孤绝的这官吏可即从河西,太仆寺及工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北疆新政推行使团,由一重臣统领,携河西成法及所需工匠,良种,药械,星夜赶赴定北城,协助英国公推行新政!"
"同时,在国子监增设牧政榷务等科,培养后继人才!"
"此乃长久之计!"
他再次将河西作为人才和经验的输出基地,考虑得不可谓不周全。
殿中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太子李承乾的四策,配合河西三策的成功背书,以及他对风险,耗费,人才等关键问题的有力回应,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着群臣固有的思维藩篱。
反对的声音,在铁一般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推演面前,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