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过的大官,当时房琯就对自已很是欣赏,只不过碍于杨国忠李林甫的权势,未能举荐自已,但银钱方面对自已颇有帮助。】
【杜甫对房琯也是崇敬有加,认为此次平叛反攻,收复长安,势在必得!】
【因为此时安禄山的主力大军,并不在长安,而是兵锋直指肃宗皇帝所在的灵武。】
【马嵬驿兵变之后,玄宗皇帝只带着少量亲信入蜀,禁军和大量官员跟着肃宗皇帝。】
【房琯因拥立太子李亨即位,被登基后肃宗任命为宰相。】
【此次反攻,便是由宰相房琯为帅。】
【宰相房琯在陈陶斜,与叛军展开决战。】
【房琯效仿古代战车,用牛车冲锋,结果被叛军火攻,唐军死伤四万余人。】
【闻此噩耗,杜甫久久不能回神。】
【房宰相败了?】
【朝廷大军,死伤殆尽?】
【这如何可能啊!】
【叛军大胜之后,在长安城中耀武扬威,更加肆意欺辱百姓,百姓悲愤绝望。】
【过了两天,杜甫才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
【悲社稷之舛,叹自身之困,哀四万军卒男儿之血。】
【作诗《悲陈陶》,以记之。】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这首诗本来的意义在于记录了唐军的重大败绩,补全了史书之略。像《资治通鉴》仅仅记载了“琯军败绩”四个字,并没有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