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湿漉漉的青石板。
众人坐在檐下,喝着热茶,吃着剩下的红薯和饺子,聊着天。
弘俊把相机里的照片导出来,用手机给大家看,镜头里的饺子晶莹剔透,大家的笑脸灿烂如花,每一张都充满了暖意。
有韦斌狼吞虎咽的样子,有林悦捏着饺子歪头笑的样子,还有夏至给霜降擦面粉的瞬间,每一个画面都鲜活生动。
“这些照片我要洗出来,做成相册,标题就叫‘冬至饺香’,以后翻看,肯定能想起今天的热闹。”
苏何宇提议:“明年冬至,我们还来这儿包饺子,好不好?”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像一串银铃,在冬日的空气里回荡。
夕阳西下时,大家准备告辞。
毓敏给每个人都装了袋煮好的饺子,“带回家当宵夜,热一热就能吃。”
林悦抱着饺子,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嘴里哼着《茉莉花》的调子,清脆的童声在暮色中飘荡,像一串银铃。
霜降和夏至走在后面,手牵着手,踩着融化的雪水,雪水在脚下出细微的“咯吱”
声,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地上的脚印交织在一起。
晚风带着腊梅的清香,混着淡淡的饺香,拂过他们的脸颊。
“你看,这小径上有脚印了。”
霜降指着地上的痕迹,笑着说。
夏至握紧她的手,“以后会有更多脚印的,每个冬至,我们都来,让这小径再也不荒凉。”
远处的炊烟轻盈地升腾着,在天空中舒展身姿,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
霜降想起夏至的诗,忽然觉得,这“饺飘香”
不仅是食物的香气,更是团圆的香气,是希望的香气,是能把寒冬都暖化的,人间最动人的香气。
回到鈢堂时,陈先生正坐在窗边看书,见他们回来,笑着放下书卷,指尖还沾着墨香,“我就知道你们去包饺子了,这香气啊,隔着三条街都能闻到。”
他指着桌上的宣纸,上面写着新题的诗:“冬至饺香飘满村,枯枝凝霜亦含温。
何须苦盼桃开日,心暖春归便入门。”
霜降拿起诗笺,墨香混着残留的饺香,在鼻尖萦绕。
她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洒在枯枝上,竟也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像极了春天的预兆。
夜色渐深,流挽镇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犬吠和风吹过枯枝的声响。
霜降把诗笺夹在夏至的诗集里,和夏至并肩坐在炉边,炉火烧得正旺,暖融融的火光映照在书架上,将泛黄的书页染成琥珀色。
她想起白天的热闹,想起那满口的鲜香,想起大家的笑脸,忽然明白,冬至的意义,从来不是萧瑟与孤寂,而是在最寒冷的日子里,用团圆和烟火气,点亮希望,等待春天。
就像那饺香,能穿透寒霜,能唤醒暖意,能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变得热气腾腾,充满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