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情谊。
那是一个晨雾弥漫的清晨,足球场仿佛被一层轻纱笼罩,如梦如幻。
晨跑的队伍恰似一条蜿蜒的长龙,在操场上缓缓移动。
同学们身姿矫健,步伐整齐,响亮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那口号声,饱含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如同激昂的交响曲,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唤醒了沉睡的校园,也唤醒了我们心中对知识的渴望。
体育委员尖锐的哨声骤然响起,惊得树上栖息的灰喜鹊扑棱棱地飞向教学楼顶那古老的时钟。
灰喜鹊们匆忙的身影,仿佛在急切地提醒着我们,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可虚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三楼的玻璃幕墙映照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天边的微光与室内透出的暖黄台灯相互交融。
一扇扇窗户中透出的光芒,宛如繁星点点,在这微亮的清晨,照亮了莘莘学子求知的漫漫征途,引领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前行。
课间操时,我常常蹲在紫藤花架下,饶有兴致地看着蚂蚁齐心协力搬运饭粒。
蚂蚁们小小的身躯,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趟趟不知疲倦地穿梭在花架与食物之间。
这时,教导主任的鞋声由远及近。
他微微弯腰,西装口袋里不经意间露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1984届高三(4)班的毕业照。
照片的背景正是这承载了无数回忆的紫藤花架。
他缓缓讲述着当年他们班高考前在此背诵《赤壁赋》的场景。
那时,紫藤花正开得繁茂,一串串紫色的花朵如瀑布般垂下,散着淡淡的清香。
同学们或坐或站,手捧书本,齐声诵读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那声音在花架间回荡,与花香交织在一起。
教导主任脸上绽放的笑容里,满是岁月的沉淀与故事。
与前辈们相比,我深深感到自己学识的浅薄,但这份自知之明,反而如同一股强劲的动力,促使我在知识的道路上不断追逐、不断充实自己,就像王安石虽在变法中遭遇重重挫折,却依然坚持心中志向,不断奋进。
而在那个高考前夕的最后一个五月的二十号的夜晚,校园里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气息。
教室里,韦斌和邢洲还在为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
韦斌紧紧握着手中的笔,在草稿纸上快地比划着,大声说道:“你看,按照这个思路,肯定能解出来。”
邢洲也不甘示弱,皱着眉头反驳:“不对不对,你的方向就错了,应该这样考虑……”
两人互不相让,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书写、涂改。
弘俊则在一旁安静地整理着笔记,他时而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看着争论的两人,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那微笑中带着几分对同学认真劲儿的欣赏。
这让我想起高一参加社团招新时,我和韦斌、邢洲一起加入了辩论社。
在一次次的辩论比赛准备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为了一个观点争得不可开交,但正是这些争论,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校园的小道上,毓敏和晏婷手挽着手散步。
她们轻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高考,话语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紧张。
毓敏微微皱着眉,担忧地说:“还有不到一个月就高考了,我感觉还有好多知识点没掌握扎实。”
晏婷轻轻拍了拍毓敏的手,安慰道:“别太担心,我们一起查漏补缺,来得及的。”
这时,李娜蹦蹦跳跳地从后面跑来,一下子挽住两人的胳膊,笑着说:“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么严肃,高考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肯定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瞬间,小道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回想起高二时学校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去了科技馆。
毓敏、晏婷和李娜一路上都充满好奇,不停地讨论着各种新奇的科技展品。
我们一起在科技馆的穹顶影院观看科普影片,那充满震撼的视觉体验,让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
我殇夏怀揣着一份特别的心情,走向操场边的那棵老树下。
在那里,我看到了她——凌霜。
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勾勒出她柔美的轮廓。
她静静地站在树下,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我缓缓走近,每一步都带着紧张与期待,心跳不自觉地加快。
当我们的目光交汇,时间仿佛静止了。
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只剩下彼此眼中的光芒。
那一刻,所有的压力都烟消云散,只留下青春年少时最纯粹的情感。
我们轻声交谈着,诉说着对未来的期许,也分享着此刻内心的感受。
还记得高一的一次文艺汇演,霜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她的舞姿轻盈优美,宛如一只灵动的蝴蝶。
从那时起,我便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