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产能是每分钟600瓶。”
中岛无比自豪介绍道,“我们按照协议要求,优先保障产能。
首批50万瓶,将在36小时内完成灌装,并通过我们的区域物流中心,分送至三大都市圈的核心仓库。”
陈秉文点点头,没有接话。
不得不说,三得利作为日本饮料行业的龙头,其底蕴和实力远超陈记。
眼前这条高速运转的生产线,每分钟600瓶的吞吐量,意味着单线日产能近百万瓶!
而这,仅仅是三得利众多生产线中的一条,甚至是一条之前闲置、临时启用的线。
这背后代表的产能储备和资本厚度,让陈秉文羡慕的在心中流口水。
陈记目前所有的工厂加起来,日产能也不过几十万瓶。
三得利一条闲置线,就足以碾压陈记现阶段的总和!
他目光扫过庞大的厂房、精密的设备、训练有素的工人、以及高效运转的物流体系。
这一切,都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在这个领域,陈记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挑战者。
连日本三得利这样的巨头,都拥有着陈记短期内难以企及的规模、效率和资源。
遑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真正世界级的饮料巨头?
它们的全球生产网络、供应链深度、品牌统治力,恐怕更是难以想象的庞然大物。
一股强烈的渴望在陈秉文心中升腾。
“早晚有一天,陈记也要拥有这样的规模,甚至超越它!”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深深扎进他的脑海。
眼前的差距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他不仅要借助三得利的渠道打开日本市场,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吸收、成长。
终有一天,陈记要凭借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的产品和全球化的布局,建立起不逊于甚至超越这些巨头的实业帝国!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想法,目光重新变得冷静。
羡慕归羡慕,路要一步步走。
眼下,最重要的是利用好三得利这条“大船”,把“脉动”成功送上日本市场的海岸线。
他拿起一瓶刚下线的样品,仔细检查瓶身印刷、封口严密性、生产日期喷码。
“品控流程?”他问。
“严格按照三得利最高标准执行。”中岛立刻回答,“每半小时随机抽检20瓶,检测内容物净含量、糖度、pH值、微生物指标。
所有数据实时记录,可追溯。”
陈秉文点点头,对中岛说:“中岛经理,产能和效率我很满意。
但铺货执行力,同样很关键。
2月10日午夜前,必须完成所有目标点位的首次铺货。
便利店、商超的冷柜陈列,自动售货机的货道位置,必须严格按照协议标准执行。
我要的是饱和式覆盖,不是点缀。”
陈秉文再次就铺货的问题,提醒中岛。
中岛感受到陈秉文话语中的分量,神情郑重的回应道::“陈先生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