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自己可回收火箭,都要感谢路云“开源”。
所以路云“大技术整合理论”创始人和全球可回收火箭技术大爆发“源神”名号也实至名归。
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称号,这些东西加起来让路云拿到“世界航天奖”个人奖的概率就是板上钉钉。
虽然个人奖其他国家也有推荐,比如老美那边推荐马一龙,说他是可回收火箭的开创者,并且正在以快速迭代的方式研发新型的全回收超级火箭。
不过仅仅这点可撼动不了路云的地位,更别说马一龙超级火箭所谓的“快速迭代”只是四飞四炸,并没有成功首飞。
另外还有比较奇葩的推荐,那就是三哥那边推荐老仙。
理由是没有老仙的支持就没有巴拉特航天的飞快发展,而巴拉特航天是世界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巴拉特航天的世界航天是不完整的。
网友们:“……”
现在网友们讨论的是路云能不能同时作为“木鸢”级太空穿梭机团队的领导者拿到团队奖?
毕竟相对于个人奖的无人能敌,团队奖那边还是有些阻碍的。
小日子的“隼鸟2号”小行星采样返回团队就不说了,还有老美那边的“毅力号”火星车和“机智号”火星无人机团队。
推荐他们的理由是“毅力号”火星车携带到火星表面的“机智号”无人机首飞成功,创造了历史。
另外还有火星车自己的事,它成功利用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了氧气,也创下了历史。
那是一个安装在火星车上被称为“MOXIE”的装置,它利用电和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分子中的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解。
第一次运行时“MOXIE”产生了5克氧气,相当于一名从事正常活动的宇航员约10分钟所需的氧气量。
目前该装置每小时可产生10克左右的氧气。
也就是运行1小时可以产生一名宇航员从事正常活动20分钟所需的氧气。
“MOXIE”的工程师计划进行更多测试,并尝试提高其氧气输出量,为以后人类登陆火星做准备。
至于其他国家的航天团队……这次“世界航天奖”就可以忽略了,他们的航天成就实在是有点不够格。
这一点三哥都没得蹭,虽然他们去年宣布了很多重磅航天计划,比如载人飞船试飞、月船三号着陆月球南极等。
但是都推迟了。
其实理论上“木鸢”级太空穿梭机研发团队拿奖的几率是大于小日子“隼鸟2号”和“毅力号”火星车与“机智号”无人机团队的,只不过考虑到路云拿个人奖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团体奖真不好说。
四月最后一天,张亿谋的电影《悬崖之上》上映,他力捧的刘皓存演技再次被吐槽。
说是跟其他主演的演技差距过大,演的女特工气质也对不上,与电影整体格调比较割裂。
但张导无所谓,他就是要力捧刘皓存!
而时间进入五月,马一龙接过路云手里的“流量交接棒”,成了世界流量的中心。
因为在这个航天流量越来越大的时代,马一龙四飞四炸的9米直径“超级猎鹰”火箭二级高级原型机要第五次试飞了。
(网友做的第五次试飞梗图)
而这次,高级原型机的试飞终于成功。
三台发动机全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