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次冲锋、每一次交火、每一个战果,都用最严谨、最客观、最不容辩驳的文字,铭刻下来。
临时指挥部的那间办公室,成了他的“碉堡”
。
每天深夜,当整个乡镇都沉入梦乡时,这里的灯光却依旧亮如白昼。
他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如山的文件:有刚刚从审讯室传来的最新笔录,上面还带着油墨的余温;有核查组同事白天拍摄的现场照片,每一张都揭示着一个谎言;还有王珂团队绘制的、如同人体脉络般复杂的资金流向分析图。
整理这些材料,是一项极其消耗心神的工作。
他必须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逻辑,重新编织成一张天衣无缝的法网。
他对着电脑屏幕,十指在键盘上飞敲击,将一份份手写的、口语化的调查笔录,转化成格式标准、逻辑清晰的电子文档。
他要确保每一份材料都要素齐全,被询问人的姓名、身份、询问时间、地点,以及询问人、记录人的签名,一个都不能少。
他知道,他现在敲下的每一个字,将来都有可能出现在法庭的质证环节,被辩护律师用放大镜,逐字逐句地审视和攻击。
因此,他必须成为自己作品最挑剔的“第一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