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场后台的挂衣区,最后一件压轴款样衣刚被挂好,周绣娘突然发现飘带末端的青金石碎末有点松动——刚才固定时用的胶水太稀,在空调风下微微翘边。她立刻叫来小李,手里攥着一小罐特制的糯米胶:“快拿棉签来,这青金石碎末得重新粘,用糯米胶不伤面料,还能跟金线贴合得更牢。”
小李慌忙递过棉签,看着周绣娘蘸取少量糯米胶,指尖轻轻捏住碎末,一点点按回飘带末端:“绣娘,您这手法也太精细了,要是我来,肯定粘得歪歪扭扭。”
“这可是压轴款,一点都不能马虎。”周绣娘头也不抬,另一只手轻轻按住飘带,“青金石碎末是敦煌壁画里‘星空’的象征,粘歪了就没那股灵动劲儿了,咱们得让观众看到,这不是简单的装饰,是敦煌的星空落在了飘带上。”
苏晚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把小镊子,帮着挑出粘歪的碎末:“您说得对,‘涅盘’系列每一个细节都得有意义。刚才灯光团队说,压轴款出场时会先打暖光,再切换紫外线灯,到时候青金石的蓝和暗纹的蓝会呼应,像飞天在星空里飞。”
“太好啦!”小张抱着刚打印好的“涅盘”系列工艺手册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我把每一件样衣的工艺都记下来了,从金线的针脚到纹样的来源,连马泰奥先生加的滚边手法都写进去了,发布会后要是有人问,咱们能立刻讲清楚!”
苏晚接过手册,翻开一看——里面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小张手绘的针脚示意图,连“每厘米3针”“随形走线”的标注都格外清晰。她忍不住笑了:“你这手册比专业教材还详细,以后咱们工作室的新人,都能靠它学传统工艺了。”
正说着,秦峰推开后台的门,手里拿着平板,语气里满是解气:“苏总监,陆总,刚刷到林薇薇发布会的最新视频——她那套仿‘祥云绕月’的样衣,走台时金线直接勾住了t台边缘,整个下摆扯出一道口子,外媒都在拍,评论区全是‘连基本做工都没有,谈什么原创’!”
他把平板递给苏晚,屏幕里林薇薇站在后台,脸色惨白地指挥团队用别针修补样衣,而t台上的模特只能尴尬地提着下摆走完全程。台下的《时尚》杂志记者摇头评论:“对比苏晚团队曝光的金线工艺,这简直是对‘敦煌元素’的亵渎。”
周绣娘凑过来看了一眼,忍不住哼了一声:“让她偷,偷了工艺偷不了心,咱们的祥云每一针都有讲究,她那机器绣的金线,不勾住才怪!”
“还有更解气的!”秦峰又点开一条视频,“刚才马泰奥先生带学生来后台参观,刚好看到咱们的样衣,他学生当场问‘为什么这金线绣的祥云看起来会动’,马泰奥直接说‘因为这是有灵魂的手工,不是机器能复制的’,还让学生记下来咱们的针脚密度,说要当教学案例!”
苏晚心里一暖——从敦煌研究院的李老师,到面料店的安东尼奥,再到裁缝马泰奥,这些懂工艺、重原创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认可“涅盘”系列,这比任何赞美都珍贵。
陆时砚这时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银色的小盒子:“灯光团队刚调试完紫外线灯,这是他们给的测试报告,说压轴款飘带的暗纹在3米距离内清晰度最佳,我让他们把灯光角度调低了5度,确保观众能看清吉祥结的细节。”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几张测试照片——紫外线灯下,飘带的暗纹像淡蓝色的星河,吉祥结藏在飘带末端,刚好和青金石碎末的蓝光重叠。苏晚拿起照片,指尖轻轻拂过画面:“太完美了,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敦煌星空’。”
“对了,顾老刚才发来视频,说国内的老绣娘们都在看直播预告,还特意录了祝福视频,等会儿发布会前可以放。”陆时砚又补充道,眼底满是温柔,“他们说,‘涅盘’系列不仅是你的作品,是所有传统手工艺人的骄傲。”
苏晚的眼睛瞬间红了——从决定做“涅盘”系列开始,她就想让传统工艺被看见,现在不仅实现了,还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支持。她转头看向挂衣区,二十件样衣整齐排列,金色的金线、银色的滚边、蓝色的青金石,在灯光下像一片燃烧的星河,每一件都带着手工的温度和敦煌的灵魂。
“咱们再走一遍流程,确保万无一失。”苏晚深吸一口气,拿起流程表,“小张,你跟模特确认出场顺序和定点动作;小李,你检查所有样衣的标签,别搞混;周绣娘,您再看看压轴款的飘带,确保碎末都粘牢了;陆时砚,麻烦你跟秀场总监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