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席的灯光骤然暗下,全场目光齐刷刷锁定中央的巨大led屏。
主持人的声音裹挟着悬念响起:“接下来进入评委提问环节,先有请李教授点评两位设计师的作品。”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在苏晚与林薇薇间逡巡片刻,最终落在屏幕上:“关于‘晨曦’与‘微光’的相似度争议,我们收到不少反馈。
林小姐称苏小姐的设计让你想起大学时的草稿本?”
林薇薇攥紧裙摆,指节泛白,强笑道:“是,尤其是盘扣和补丁元素,太巧合了。”
“巧合?”
李教授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带着审慎,“或许该看看这些‘巧合’的由来。”
他示意工作人员,“播放苏小姐的补充材料。”
大屏幕亮起苏晚的设计手稿,右下角铅笔标注日期为2o24年9月17日,旁附的电脑文档属性截图时间与之完全一致。
“这是‘微光’系列的最初构想,”
李教授声音沉稳,“已出现双绕结盘扣雏形与‘用旧面料讲故事’的理念。”
台下响起低低的惊叹,有人掐算时间——这个日期,比林薇薇宣称的“晨曦”
创作时间早了整整三个月。
林薇薇脸色瞬间褪尽血色,张着嘴却说不出话,台下的赵天宇皱眉示意她冷静。
屏幕图片一张张切换,宛如无声的审判:2o24年11月3日医院走廊的写本草图,纸页沾着消毒水痕迹;2o24年12月25日旧货市场挑牛仔布的照片,exif信息清晰;2o25年2月14日旧手机录的短视频,苏晚对着台灯缝盘扣,背景是医院广播,时间戳刺眼。
“这些材料经专业机构验证,时间戳均未修改,”
李教授扫过全场,“苏小姐的‘微光’从构思到制作,历时十个月,轨迹完整。”
画面突然定格在两张对比图上:左侧林薇薇“晨曦”
蔷薇盘扣设计图(2o25年1月),右侧苏晚创作日志的废弃方案(2o24年11月5日),红笔标注“蔷薇结结构不稳定,易松动,放弃”
。
“难怪‘晨曦’盘扣展示时松动,”
一位评委低声议论,“原来是抄了被放弃的失败方案。”
林薇薇呼吸急促地站起,声音尖锐:“这是伪造!
苏晚为了赢不择手段!”
“伪造?”
苏晚平静上台,手持旧u盘,“我有带时间戳的psd分层图和缝纫机操作记录,随时可鉴定。”
她目光落在林薇薇颤抖的手上,“林小姐,你能拿出更早的创作证据吗?比如你的草稿本?”
提及草稿本,林薇薇脸色抽搐——大学时偷的苏晚草稿本早已不知所踪。
台下议论声渐大,有人翻出她朋友圈“灵感突”
的截图,时间恰是苏晚记录“草稿丢失”
的两小时后。
林薇薇突然抓住“救命稻草”
,尖叫道:“时间戳是假的!
你能证明面料早有准备吗?”
赵天宇立刻附和:“谁知道是不是临时凑的旧布料!”
苏晚从帆布包取出牛皮纸信封,摊开采购单据:2o24年1o月12日永茂布庄的孔雀蓝云锦收据,编码“”
对应日期;2o24年12月25日旧货市场牛仔布处理费凭证;2o24年11月5日靛蓝染料票、2o25年1月18日银线网购记录……“这些单据贯穿‘微光’创作周期,每笔支出都能与手稿、日志对应,”
李教授指着单据,“而林小姐‘晨曦’最早的面料采购记录,是三个月后的2o25年2月。”
苏晚拿起一张皱巴巴的小票,声音轻却清晰:“这是我第一次买盘扣材料的单据,那天我妈刚做完检查,我揣着五百块在文具店犹豫,不知先买丝线还是营养品。”
台下彻底安静,那些单据突然变得沉甸甸,浸透着她困境中的坚持。
林薇薇喃喃着“不可能”
,李教授追问:“你的‘晨曦’用了相似面料,能出示更早的采购凭证吗?”
她看向赵天宇,却见他眼神躲闪——那些面料本就是随便弄来的,哪有正规单据。
“既然面料厘清,聊聊设计结构问题。”
李教授示意播放“晨曦”
旗袍侧面结构图,红色箭头标出腰侧鼓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