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干崩了!”她拍了拍苏晚的肩膀,“瞧见没?这还没正式宣传呢,就这阵仗,我看你是要火出圈了。”
苏晚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从打版房的王师傅到陈瑶的老顾客,从陆时砚的默默支持到团队的齐心协力,好像有无数双手在推着“城市印记”往前走,把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暖,一点点送到更多人面前。
“对了,”陈瑶忽然想起什么,从柜台下翻出个牛皮本,“这是我妈让我给你的,她说里面夹着几张1987年的电车票,或许能给你新系列当灵感。”
苏晚翻开本子,泛黄的电车票上印着模糊的“3路”字样,边角还留着被雨水浸泡过的痕迹。她忽然想起张阿姨刚才的眼神,想起王师傅说的“老物件要活起来”,忽然觉得这五百件衣服根本不够——申城的老故事那么多,总得一件一件缝进布里才好。
傍晚时分,陈瑶统计完最终的内部预定数,吓了一跳——整整一百五十六件,几乎占了首批量产的三分之一。她给苏晚发了条消息:“姐妹,我这只能先截单了,再订下去,你怕是要连夜住在打版房了。”
苏晚看着消息笑了,回复:“放心,打版房的行军床我已经预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