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武侠仙侠 > 重生之我从天龙活到现代 > 第743章 谁是谁的牛马

第743章 谁是谁的牛马(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祸仙 神隐仙途之星辰修真录 造梦西游:只有我有活动界面 娱乐:邻家姐姐大蜜蜜 嫌我穷分手,我成曲圣你哭什么? 碧蓝:养了一群冲官逆女 我的超凡职业不太对劲 消失的人 奥特:我的网恋对象是贝利亚 91降妖记开局截胡绑定小世界

而张虎倒不在于老家伙又教出了多少杰出弟子,只是叹道:“老家伙果然没死,他到底还有多久可活?”

李观琴纳闷,怎么感觉这张虎有些巴不得师尊早点死。

陆云淑闻言,一拧张虎腰间肉,只有两人时,师弟口无遮拦也就罢了。

如今在师父的其它弟子面前还口无遮拦,搞得他们像是逆徒一般,陆云淑自是不纵容。

张虎吃痛,但面不改色,问道:“师妹,你可知那老家伙为何收你们为徒?”

“师妹?”

闻听二字,李观琴有些落寞。

“不瞒二位,其实师尊并没有收我们为徒。”

“你们是磕过头,拜过师的,而我们五人只是被师尊收留。”

“师尊虽传我们修炼之道,可从没让我们拜师。”

原本李观琴他们也不在意,只是没行拜师之礼而已,在他们五人心中,早已将李玉釜当作师父。

可如今出现了两个真正的弟子,这一番对比,就显现出了差距。

或许在师尊心中,他们五人终究是不如眼前二人来得重。

“没有拜师?”

张虎一愣,本还想从李观琴等人身上探出老家伙的目的,谁想李观琴等人连弟子都不是。

陆云淑察觉到李观琴的失落,拉过其青葱玉手,笑道:“师妹不必失落。”

“其实师父是一个不重视繁文缛节的人,当初我拜师时也仅是在我爷爷的要求下磕了三个头而已。”

“若不是我爷爷要求,或许师父也不会强行要求我磕头拜师的。”

闻听此言,李观琴和丁世杰异口同声道:“真是这样吗?”

陆云淑点头,几人中或许只有师弟要正式一点,因为公公曾带着猎物当作束修。

李观琴二人闻言,心中失落的情绪得以缓解。

听到师妹的解释,张虎没再计较拜没拜师,再次问道:“师妹,你可知老家伙为何收你们为徒?”

“一定要有原因吗?”

李观琴不解。

“老家伙肯定怀有目的的。”

张虎坚定道。

就算收李观琴等人为徒没有目的,那对自己一定怀有其它目的。

同为弟子,相比李观琴和师姐,老家伙为他耗费了太多精力。

甚至琼州岛都是因他的存在方有如今的格局。

李观琴现这个师兄对师尊似乎意见不小,她也不知师兄为何会认为师尊收徒怀有其它目的。

张虎既然特意询问,那就肯定不是传承衣钵之类的普通目的了。

李观琴回忆过往,说道:“师尊收留我们后时常以美食相诱。”

“我能快入道,一是修魔功后催生情欲,二则是师尊的引诱。”

“可在我入道后,师尊再未制作过美食,且我意境稳固之后,师尊曾让我共享感悟。”

“怎么共享的?”

张虎问道。

李观琴回道:“师尊以意识和神识凝聚了一粒种子,那种子进入我识海后,吸收了我的意境感悟。”

“在吸收了我的意境感悟后,师尊曾对我的修炼做出了指点。”

“我能想出以美食之道相诱,激众生食欲,我再吸收众生食欲修炼,这还多亏了师尊的提点。”

“不过在指点我过后的当晚,师尊就不告而别,我曾寻找过,但一无所获。”

“当初我以为师尊吸收我的感悟只是为了更好的指点我。”

“如今师兄既然说师尊收徒有目的,那或许吸收我的意境感悟算一个吧。”

“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师尊收留我们几人还有什么目的。”

师尊收留他们后,除了监督他们修炼外,从未对他们有其它的要求。

李观琴说完,张虎面露思索,老家伙收李观琴等人为徒,又在其入道之时吞噬意境后消失。

“莫非老家伙的目的是吞噬意境?”

张虎结合自己的经历,有了些许的猜测。

师姐修心灵之道,他知道心境越是强大,心湖越不起波澜,领悟情欲之道越难。

老家伙亦修心灵之道,其很可能没有领悟情欲之道。

老家伙给自己种下情毒,只有以情欲入道后方可解,其目的就是让自己以情欲入道。

为了让自己以情欲入道,他还刻意制造“悲剧”

,还让师姐沉睡多年。

如今七情六欲,他七情尽悟,六欲之中的求生之欲他亦是早早领悟了。

但食欲自己却没有领悟,而老家伙收下了李观琴,李观琴以食欲入道后,其吞噬后就离开了。

“老家伙收徒培养,莫非是想凭此尽悟七情六欲之道?”

想到这些,张虎一直以来忧虑的心有所松懈。

若仅仅只是吞噬意境,那无所谓,老家伙想要,那随时可以。

【他山鉴】吞噬他人意境后,本人对意境的感悟并不会消失,于他而言并没有坏处。

但张虎又有些纳闷,老家伙已经掌握了那么多的意境,为何还要执着于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刀剑温柔红尘 大凉镇抚司,开局扮演反派 国师不修行 穿越武侠,开局获得降龙十八掌 我见过龙 逆命相师 神雕之穿越尹志平 神豪返现,天骄们各个跪求我宠 傲世英侠传 碎玉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