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敲门声,林婉儿提着个油纸包走进来,脸上带着些疲惫,却难掩眼底的光亮:“王掌柜,我今天去后山打听南烛子的时候,遇到了以前一起采药的陈阿婆,她给了我这个。”她把油纸包递过去,里面是几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草药图谱,标注着“乌饭树分布区”。
“陈阿婆?是不是住在云雾村的那位老药农?”王宁眼睛一亮。他早年学医时,曾跟着陈阿婆采过药,知道她对深山里的草药分布了如指掌。林婉儿点头:“就是她!她说云雾村后山有片老乌饭林,果子长得又大又好,只是山路难走,很少有人去采。她还说,要是咱们想去,她可以带路。”
张阳这时也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刚抄好的药方:“云雾村我去过,那里的土壤是酸性的,正好适合乌饭树生长。只是现在入夏,山里容易下暴雨,路滑不说,还可能遇到山洪。”他指着图谱上的一处标记,“这里有座独木桥,去年我去的时候就有些松动,现在怕是更危险了。”
王雪抱着药篓从炮制房出来,听到几人的对话,立刻凑过来:“我也去!上次进山我认对了南烛树,这次肯定能帮上忙!”她晃了晃手腕上的银镯子,那是陈阿婆早年送她的,说是能驱蛇虫。王宁看着妹妹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林婉儿和张阳,最终点了点头:“那咱们后天一早就出发,婉儿准备好雄黄粉和绳索,张阳带上急救药材,小雪……你把陈阿婆送的图谱背熟,别到时候迷路。”
第二天天刚亮,四人就背着药篓出发了。山路比想象中更难走,刚走了半个时辰,就下起了小雨,石板路变得湿滑。林婉儿走在最前面,用树枝拨开路边的杂草,时不时回头叮嘱:“大家小心点,前面有段陡坡,抓着旁边的藤蔓走。”
王雪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图谱对照着周围的景物:“哥,你看!图谱上画的那棵老樟树,咱们到了!再往前走,就是陈阿婆说的乌饭林了!”她兴奋地往前跑,却没注意脚下的石子,差点摔倒。张阳眼疾手快,一把拉住她:“慢点,这雨要是下大了,咱们就得找地方避雨。”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雷声,雨势瞬间变大。林婉儿抬头看了看天色,指着前面的一处山洞:“快,咱们去山洞里躲躲雨!”四人快步跑到山洞里,刚站稳,就听见洞外传来“轰隆”一声,远处的山坡上滚下几块碎石。
“好险!”王雪拍了拍胸口,从药篓里拿出干粮分给大家。张阳则拿出罗盘,对照着图谱:“现在雨太大,咱们只能等雨停了再走。你们看,这山洞里有烟熏的痕迹,以前应该有人来过。”他指着洞壁上的刻痕,“这是药农用来标记方向的,看来咱们没走偏。”
雨下了约莫一个时辰才停。四人走出山洞,只见山间弥漫着雾气,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林婉儿深吸了一口气:“这雾气里有瘴气,大家把口鼻捂好,别吸太多。”她从怀里掏出个香囊,里面装着艾草和薄荷,递给每人一个。
又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看到了那片乌饭林。只见茂密的灌木丛中,一棵棵乌饭树挺拔而立,枝头挂满了紫黑色的果实,风一吹,果实轻轻晃动,像一串串黑珍珠。陈阿婆早已在林边等候,她穿着件蓝布衫,头上裹着方巾,手里拿着个竹篮:“你们可算来了!这几天没下雨,果子正好成熟,再晚几天就要落了。”
“阿婆!”王雪跑过去,拉住陈阿婆的手,“好久不见,您身体还好吗?”陈阿婆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好着呢!每天上山采采药,身子硬朗得很。你们快采吧,这果子摘下来要尽快烘干,不然容易坏。”
四人立刻动手采摘。王宁一边采,一边观察着果实的品相:“这果子比咱们上次采的大多了,药效肯定更好。张阳,你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张阳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嚼了嚼:“味甘酸,果肉饱满,比市面上卖的好多了。”
林婉儿和陈阿婆则负责把采好的南烛子装进竹篮里,时不时叮嘱大家别把树枝折断:“这老乌饭树长了几十年,要是折了枝,明年就少结果了。”陈阿婆看着满篮的果实,叹了口气:“以前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来采,现在都去城里打工了,这么好的果子,都烂在山里了。”
王宁听了,心里一动:“阿婆,您看这样行不行?以后咱们百草堂定期来收购村里的南烛子,给大家一个公道的价钱,既不让果子浪费,也能给村里添点收入。”陈阿婆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我这就去告诉村里的人,让大家都来采!”
夕阳西下时,四人背着满满的药篓,跟着陈阿婆回了云雾村。村民们听说百草堂要收购南烛子,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着收购的时间和价钱。王宁耐心地一一解答,还承诺会教大家怎么辨别成熟的南烛子,怎么保存果实。
晚上,村民们杀了鸡,煮了粥,热情地招待四人。陈阿婆坐在火塘边,给大家讲着乌饭树的传说:“以前啊,村里的老人都说,乌饭树是神仙种下的,吃了它的果子,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后来有个老中医路过,说这果子就是南烛子,能治好多病。”
王雪托着下巴,听得入迷:“阿婆,那您知道南烛子除了益肾明目,还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