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留下,等待陈昕将军到来,办理交接手续。
他自己则率领水师舰队,浩浩荡荡、提前退防石头城去了。
寿阳军斥候探知这一情况,立即上报到侯景处。
侯景身经百战,嗅觉敏锐,最善于捕捉战机。
他发现:楼船军竟然真的撤走了,采石城只有1000多守军。
他派出几批斥候反复探查,弄清真相是:陈昕到建康接受皇帝召见时只带了几十人,拿到御旨后立即派人快马回临川传令调兵,队伍还在路上。
关键时刻,采石矶防务竟然出现了空档。
对侯景来说这是最佳战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侯景果断下令:全军人马拔寨,渡江攻占采石城。
就这样,侯景8000军队轻松渡过了长江。
侯景没有在采石城耽搁,直接向东开拔,朝建康城进军。
10月23日,寿阳军攻占建康卫星城板桥镇。
这里位于建康城西面,距离外城只有30里。
30里,对骑兵来说,只需一个时辰时间。
萧衍坐上皇位后,40多年来,从未有敌军或叛军攻到首都这么近的范围里。
采石城、板桥镇失守,使建康城朝野乱作一团。
85岁的皇帝萧衍被震惊得失神许久,也让他陷入深深自责。
侯景是自己强力引进的人才,自己还给他封王爵、授州牧官职。
在侯景有谋反苗头时,没有及时掐灭。
萧衍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失去了以前敏锐判断力,开始走下坡路。
是时候向太子移交大权了!
太子萧纲是萧衍第三子,与前太子萧统同母,今年45岁。
长子、太子萧统,与次子萧综同一年(531年)病逝。
萧纲被名正言顺立为太子,至今已经17年。
平叛战争刚刚开始,而且朝廷正焦头烂额,现在不是禅位的合适时机。
萧衍当机立断决定,并宣布:由现在起,太子萧纲代行皇帝权力。战后进行皇位移交。
萧纲45岁,身体也不差,按说正当年富力强,是大展宏图的最佳时候。
奈何在他成长过程中,有一位亘古罕见的父皇萧衍,还有一位文武全才、德才兼备、朝野颂扬、英年早逝的兄长萧统。
这样的环境,把萧纲性格塑造得过于文弱。
骤掌大权,又是叛军兵临城下之时,萧纲感到压力山大,颇为彷徨。
萧纲立即下令,任命自己长子、宣城王萧大器为台内大都督,也就是内城(台城)一把手,掌握中枢。
萧纲任命老将羊侃为京师将军,也就是建康内城军队总司令,辅助萧大器。
萧纲以太子身份行皇帝职权,去面对整体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