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新政”的起点。
顺便说说“博士”。
1.先秦时代,“博士”是中央高级文吏的统称。
他们有的负责保管文献,有的编撰着述,有的传授学问。
他们不是官而是吏,但又有别于地方衙门的低级文吏。
2.秦朝最早将“博士”定为官名,食禄300石,职责同前。
博士完成由吏到官的蜕变,虽无品秩,但有了级别。
秦朝有记录的博士70人。
秦朝的县老爷分两种:超过万户的县,首长叫县令,食禄600石以上;少于万户的县长官叫县长,食禄300~500石。
博士级别与最低的县长平级。
区别在县长是有品秩的,是正儿八经序列官员。而博士属于杂官、闲职。
3.汉武帝时期,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将博士级别提高至500石以上。
五经就是儒家典籍“诗、书、礼、易、春秋”。
汉武帝授意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儒学成为官场晋级的最重要标尺。
五经博士的地位水涨船高,成为备选高官的代名词。
4.后来,“博士”含义经历不断演变。
冯太后在全国设乡学,派博士及助教作为老师,传授的自然是儒学知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