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政在没得到朝廷指令的情况下,擅自出兵颖川、增援侯景。
这要是生在玉壁之战前,宇文泰可能会趁机斩了他。
而现在因为韦孝宽在玉壁城的卓越表现,宇文泰对王思政、韦孝宽这些元修旧部改变了看法,不再打压他们。
既然王思政已经率军打到颖川去了,宇文泰便因势利导,明诏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尚书令,并增派太尉李弼、仪同三司赵贵各领一万人马开往颖川,作为王思政后援。
包围颖川的韩轨、元柱等人听说王思政、李弼、赵贵的西魏大军杀来,便撤军退往邺城。
侯景的颖川之危得以解除。
王思政率少量军队进入颖川,与侯景会合。
其余人马与李弼、赵贵二人的军队分别占领侯景之前辖管的七州:洛州、阳州、北荆州、东荆州、襄州、广州、颖州。
此时,南梁羊鸦仁的军队也一路占州霸郡,接近颖川城。
侯景与西魏的约定,是以四座城池换西魏军解颖川之围。
而现在西魏军抢占的地盘,显然远远不是四座城池。
这样,西魏军得到的好处,与侯景许诺给南梁的利益生很大冲突。
侯景认为西魏不守约定。
关键是,侯景感觉:西魏只是想利用自己吞并河南地盘。
目的一旦实现,自己就会被抛弃。
相反,南梁对自己诚意满满。
侯景便下定决心站在南梁一边,顶住西魏,对抗东魏。
他带领自己的队伍离开颖川,南下驻扎悬瓠城。
侯景选择悬瓠城,是因为这里靠近南梁国境,可以避免西魏军吞并自己。
事实上,宇文泰正是打算吞并侯景的队伍和地盘。
宇文泰以皇帝名义给侯景下诏,召他回长安,入朝担任太傅、大将军、尚书令,兼河南大行台、使持节、都督河南诸军事。
侯景没那么蠢,对宇文泰的召调令不予理睬。
眼见这招不好使,宇文泰便另一道诏书,索性将给侯景的官职,全部转给王思政。
王思政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面对副国级职位,他不敢接受。
几番推辞后,他最后在荆州刺史职务不变情况下,只额外接受了“都督河南诸军事”
这个职务。
有了这个职务,西魏在河南的军队,全部归他指挥。
王思政认为这个可以有。
547年7月,南梁任命羊鸦仁为司、豫二州刺史,镇守悬瓠城;西阳太守羊思达任殷州刺史,镇守北扬州项城。
同时,萧衍任命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大将军,总督进攻西魏诸军事,攻打荆州穰城。
萧衍又派南豫州刺史萧渊明总督与东魏作战诸军事,立即率军攻打徐州。
9月,萧渊明在寒山筑坝拦截泗水,准备水淹彭城。
南梁军用20多天筑起泗水大坝,河水灌进彭城内。
东魏徐州刺史王则,率领城内军民,一边抵御南梁军进攻,一边抗灾抢险。
这样,侯景原来的河南地盘,要么被西魏、南梁瓜分,要么正遭受两国军队攻击。
东魏吃了这么大亏,自然不能善罢甘休。
高澄刚刚接手高欢的大丞相、大将军之职,也得有所表现,树立威信。
高澄和谋臣们认为,就军队战斗力来说,南梁军队弱得多。
高澄决定:先收复以徐州为中心的东南道大行台范围领土。
也就是先不理西魏军,搞定南梁军再说。
11月,高澄派大都督高岳为主帅、荆门郡公潘乐为副将,率2万大军救援彭城。
高欢临死前,嘱咐高澄用慕容绍宗对付侯景。
这时候,慕容绍宗正式上场了:他以尚书左仆射兼东南道大行台职务,被高澄委任都督河南诸军事,率10万多兵种合成军,渡河南下平叛。
慕容绍宗的大军在彭城郊外与南梁军交战,大获全胜,俘虏了贞阳侯萧渊明、北兖州刺史胡贵孙、谯州刺史赵伯等多名南梁将领。
南梁潼州刺史郭凤率残部退守潼州城。
慕容绍宗随即包围潼州城,郭凤弃城逃走。
击败郭凤后,慕容绍宗西进攻打侯景。
此时侯景正率军东出,攻占了城父城。
侯景听说慕容绍宗收复了彭城,正向西来进攻自己,吓得放弃城父,带着数千辎重、几千匹马、4万多军队,南下躲进涡阳城里。
涡阳在南梁和东魏的边境线上,侯景觉得这里安全些。
慕容绍宗追至涡阳,布阵攻打涡阳城。
双方对峙二十多天,交战数次,互有胜负。
慕容绍宗派人潜入涡阳城里,散布告示:侯景军队将士家属在东魏安然无恙,若是他们离开侯景回归东魏,官职待遇不变。
侯景军队里的北方人多数不愿去南梁,于是纷纷出城向慕容绍宗投降。
将领司马世云、鲍显也在其中。
548年正月,慕容绍宗与侯景军决战,侯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