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玄幻奇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61章 御前会议

第361章 御前会议(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综影视:路人甲穿越之旅 我在清宫中成为嫌疑人的日常 被宗门老祖夺舍后,我居然无敌了 高武:没有感情,精神突破限制器 快穿:原来我是修仙界的崽 顶级玩家她在新手副本里当疯批 重生后,搬空渣男全家还让他坐牢 沙漠中的末日堡垒 以常胜之名 不后悔,不回头,前任乖乖喊小舅妈

越国、南方的楚国、西域各国、北方东胡或匈奴政权。

“中国”

不断向东、南、西、北扩大地盘,融合族群,概念代表的区域也不断变大。

但是可以说,一直到很晚,“中国”

只是一个“地理+文化”

概念。

“中国”

正式成为法律概念,要到1869年。

那年,清朝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

条约上,两个缔约主体,一方是“沙俄”

,一方是“中国”

这个“中国”

,就是清朝政府代表索额图、佟国维,用来代替大清政府的名称。

自此以后,涉及到国家关系时,“中国”

才成为这一片区域核心国家的称呼。

在此以前,秦、汉、晋、南北朝国家、唐宋元明清,都是以自己的政权名称代表自己国家名称。

正因如此,东周时期的那些国家名称,在历史上反复出现。

比如,曹丕夺汉,他建立的政权是“魏国”

,这个“魏国”

,也就是春秋晚期,“三国分晋”

产生的那个“魏国”

的名称。

曹丕自称“魏国”

,也是复辟东周魏国的意思。

同样地,拓跋珪将自己的国家名称,由“代国”

改为“魏国”

,也是想表明:自己的道统来自“东周魏国→曹氏魏国”

同理,司马炎篡魏,将国号改成“晋”

,也是要表明:自己就是春秋霸主“晋国”

的继承者。

刘裕将国号定为“宋”

,也是用春秋时期的宋国定位自己,表明自己是有道统传承的。

后来出现的“齐”

、“周”

、“陈”

…等等,都是同样原理。

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无论这片区域的政权名称怎么变,其地理格局变化却不大。

具体来说,这片区域的地理格局有两道明显分界线:东西分界线、南北分界线。

东西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

这几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山系,将这片区域的地界分成两部:东部地势低、整体平坦;西部地势高、整体是山系连绵且多崎岖。

而这片区域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秦岭西起陇南(甘肃南部),东至南豫州大别山,东西长32oo里,南北最宽2oo里、最窄2o里,海拔高度在2ooo—28oo米之间。

淮河源地正是秦岭的东部终点,大别山系中的桐柏山。

它向东而去,一路吸收许多支流水系,穿州过郡直达东海。

淮河流域东西全长2ooo里左右。

在秦岭—淮河以南,相距大约平均5oo里,是南方的母亲河长江。

秦岭—淮河以北,相距大约平均7oo里,是北方的母亲河黄河。

淮河是南方刘义隆宋国的生命线。

黄河是北方拓跋焘魏国生命线。

长江—淮河—黄河中间这片宽约12oo里、长约2ooo里的区域,就是双方经常生争夺战的地方。

对于南方刘宋国来说,长江是腹地。

一方面,它是天险,不需花太多心思去守。

另一方面,不可能全线防守长江:守不起也守不住。

因为长江多数处于平原地带,要过江太容易了。

所以刘宋国的北部边防是守淮。

若干年后的1949年1月,当淮海战役结束,北方胜出时,国际上预测中国局势,出现几个版本。

其中一个是“划江而治”

:以长江为分界线分南、北两个国家。

这纯粹是不懂中国地理的扯淡。

南方政权没守住淮河,中国则不可能南北分治。

只会出现两种可能:一方吞掉另一方、或成立联合政府。

联合政府这玩意,正是交战双方在苏联操纵下,于2o年前共同推翻的东西。

怎么可能再去成立它?

那就只剩一种选择、一个可能:死磕,一方胜出独享政权。

结果是北方胜利。

时间回到15oo年前,南方政权刘宋国决意北伐,军事部署正是由长江沿线出,在秦岭—淮河一线集结,分几个点同时向黄河推进。

南方宋国在秦岭—淮河一线的三大军事要地分别是:东部淮北第一重镇彭城(徐州)、中部淮南第一重镇寿阳、西部秦岭淮河衔接处第一重镇襄阳。

这三处都是水陆交通达枢纽。

反观北方:魏国军队优势是擅长陆战、阵地战;劣势是不擅长水战、攻城战。

刘义隆选择七月攻打拓跋焘,正是想避开魏军优势,挥己军优势,利用雨季、以水师出击,攻打黄河沿岸要塞,然后坚守据点、巩固并逐步扩大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我真没想被女帝模拟人生 这是我的原始部落 我在修真界当杂役 掌灯判官 闪婚豪门继承人,被老公抱在怀里哄 荆棘麦田 青冥问道传 地府KPI爆破计划 快穿之拯救宝贝 韦麟峰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