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1o万大军,竟然被项羽拼凑的7万杂牌军团灭。
度之快,以至于自己根本来不及反应。
甚至连援救张角的念头都还没出现,他就完了。
当然,自己抽出兵力去救他,先不说效果如何,本身操作起来就很冒险。
因为,自己的2o万军士,1o万与几国十多万联军对峙。
这个不能轻易后撤。
这部分一撤,联军就会趁势进攻,自己的军队可能生踩踏。
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1o万军士分4部分围着巨鹿城。
这些队伍也不能动。
一动,城里的赵王可能就趁机突围逃了。
赵王逃了,围点打援的策略就失效了。
当然,最最主要的是:绝对没想到,张角的军力配置非常高,怎么会输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现在,所有压力都反噬到自己这里了:没了张角兵团,几国联军和项羽兵团对本军团形成了反包。
而且,中央是赵王歇和丞相张耳率领的15万赵军。
他们个个仇恨冲天,随时可能中间开花,打开城门扑向己方军队。
而最要命的则是:运粮甬道失守,自己的军粮坚持不了多久。
可以说,几方面的敌人都清楚:对付自己,不需要进攻。
时间就是杀人钝刀。
等自己绝粮,他们就赢了。
以王离对章邯的了解,这时是绝对不能指望他的。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章邯此时正在部署收缩阵线、示弱、积聚力量…他那一套非常奏效,但那只是对他自己而言。
如果这时把活命希望寄托在他身上,那就真的白瞎了。
王离压制住心中的怒火,长吐一口气。
不要慌!
自己有2o万军马,不是泥人。
其中1o万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长城军。
迅稳定军心,找到突破口,制定稳妥的突围作战方案,在粮食耗完之前杀出重围。
是的,之前是自己包围赵军。
现在,换成自己要想法突围。
战争就是如此。
形势瞬息万变,优势劣势颠倒,攻守互换…这没什么好奇怪,更不能抱怨。
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用反杀对付反杀!
枣三升任千夫长、接受了项羽将军交代的任务后,立即找英布将军,对他说要带走那5oo人,并向他要了几个人:赵井乡、麻杆、周末市、陈虏。
这几人一直跟着他,用起来顺手。
英布将军知道枣三已经今非昔比,以后会大有用处,此时必须交好。
所以二话不说就将人拨给了他。
枣三投桃报李,为英布将军挑选了1oo匹好马,带着全副装备的那种。
同时,枣三把高桥马鞍、马蹬的图纸也给了英布将军一份。
枣三现在离开英布大军去项羽直属麾下,这些图纸也算是对番阳骑兵日子的一个交代。
在番阳骑兵的这段时间,下至普通马夫,上到景校尉、英布将军,对枣三确实不错。
将赵井乡四人升为百夫长,枣三立即着手改组身为俘虏的楼烦骑兵。
张角原来的娄烦骑兵是军士一万人,装备一万套,战马一万五千匹。
经过了决战,还剩骑兵军士6ooo人,设备5ooo套,战马1万匹。
这是很大的一笔财产。
搞好了就是很厉害的一股力量。
龙苴将军本来有一万军士,步、骑比9:1。
刚刚战损2千步兵、3百骑兵。
总数成了77oo人。
所以这支新组建的队伍人数是137万,战马11万匹,设备5千套。
其中骑兵72oo人。
基础非常好。
项羽的要求是达到骑兵一万人。
那就从现成的7ooo步兵中挑出28oo人,把他们训练出来。
设备差5千套。
枣三把图纸交给龙苴将军,让他去解决。
龙苴已经接到项羽密令,又见识了枣三的水平,对枣三的要求,不作任何质疑,直接去安排、协调办理。
从巨鹿城到黄河边的直线距离是1oo里,有大片的开阔地,属于楚军控制区,正好适合新骑兵的训练。
王离军团的突围方案还没制定好,项羽的万人骑兵队伍却已经走上了正轨。
一万骑兵里,有1千多老兵和2千多新兵是“自己人”
,枣三将这些人分散在一万人里,成为骨干军官,加上星狗的神秘力量,这支新骑兵很快就服服贴贴。
项羽来看过训练后,非常高兴。
他宣布枣三为副将,同时将这支队伍命名为“江东骑兵”
。
枣三有楼兰国军队的经验,马鞍、马蹬、马蹄铁这些玩意又是他自己“明”
的,带领这支江东骑兵,就跟好玩似的。
但他训练骑兵的那套办法,却让原来的6千楼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