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通话后,杨简打开微博,看到《大圣归来》已经登上热搜榜。
他随意浏览了一些评论:
“看完《大圣归来》,我一个大男人在电影院里哭成狗!”
“这才是我们华夏的级英雄!
期待续集!”
“国产动画的里程碑,感谢所有制作人员!”
这些真实的反馈让杨简感到欣慰。
他转了田晓鹏的感谢微博,并写道:“感谢所有支持《大圣归来》的观众。
这是华夏动画人的一次共同努力,期待未来更多精彩作品。
ps:田导,续集可以考虑一下了[笑]”
微博一,瞬间引来无数评论和转。
“杨简,你的新电影什么时候能上啊?”
“求续集+1”
“杨简真是国产动画的伯乐!
!
以后大家提起国产动画电影,绝对不会只想着那是给小孩子看的了。”
处理完这些,杨简才真正放松下来。
他走出休息室,望向星空下的戈壁。
无边的旷野中,银河清晰可见,仿佛一条光的河流横贯天际。
郭番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开始闲聊起来:“今天成果不错,大家状态都很好。”
杨简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是啊,大家都很投入。”
“《大圣归来》的成绩真是不错了,老田那家伙肯定高兴坏了。”
郭番靠在椅子靠背上,“简子,说实话,我们的影视圈,要是没有你,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杨简笑了笑,他知道郭番是什么意思。
不是自吹自擂,他杨简对于华夏影视行业、尤其是电影行业的展绝对是巨大的,和同期的前世相比,这一世华夏电影行业的特效技术、国际地位、动画行业的展都比前世要领先好几年。
而且他提前培养出了郭番、饶小智、路洋、文木野、饺子几位导演,他比谁都期待未来几人的表现。
“我一直都在说,内容为王。
大家要相信,好的内容永远有市场,只是需要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
杨简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郭番,笑道:“我们华夏人,就该拥有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浪漫。”
什么是华夏人独有的浪漫?
《流浪地球》中就有很好的诠释。
西方逃离地球的“方舟计划”
,和《流浪地球》中带着地球逃去其它星系的“移山计划”
,二者体现出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西方的神话故事里,“诺亚方舟”
是诺亚依据神的嘱托而建造的一艘巨大船只,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因神惩而造成的洪灾。
而在华夏神话故事“愚公移山”
中,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与好莱坞灾难科幻片建立在“人类文明终结”
的基础上的“末世神话”
叙事所不同,“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等华夏上古神话,早已将华夏人骨子里的勇毅与不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带着家园去流浪”
这个神奇、荒诞、看似不合理的构想本身就体现出了浓浓的华夏式的浪漫色彩。
前者是在“神惩论”
预设下以牺牲多数人来保全人类“火种”
的西方价值选择,后者则体现出华夏人独有的勇气与魄力,在面对灾难的时候选择用相信希望的态度去“创世”
:关键不在于人类是否真的能够存活下来,而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迈出离开太阳系的第一步。
正如《流浪地球》中的台词,“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时间,跨越每一个历史,当下,和未来”
。
在绝望中找希望,无论成功与否,这都是一关于人类勇气的赞歌。
选择带着地球去流浪,一是体现出植根于华夏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地情结与家国情怀,华夏人对“家”
、“房子”
、“土地”
的深厚情感。
在乡土社会的华夏,安土重迁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