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天资聪颖,心地纯良,不过是往日少年心性未定。
如今立志远游,增长见闻,乃是好事。
老夫虽不才,也愿他此去,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负韶华。”
两人相视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周夫人也笑着对钟夫人道:“是啊,灵溪丫头也是越来越标致懂事,书读得好,女红也出色,真是让人羡慕。”
钟夫人谦和地笑笑:“夫人过奖了,小女不过是胡乱看些杂书,当不得真。”
这时,张师傅亲自带着伙计端上了几道热菜,香气四溢,他洪亮的声音响起:“文博少爷,出门在外可想不着老张我的手艺!
今天可得多吃点!”
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酒过三巡,菜尝五味,席间的气氛更加热络起来。
小辈们也开始交谈。
周文博看向林安和秦月娥,神情诚恳:“林大哥,月娥姐,往日我年少不懂事,若有冒犯之处,还请你们多多包涵。”
他这话说得真挚,经历过情殇,他似乎一夜之间成长了许多。
林安举杯,温和回应:“文博兄弟言重了。
往日之事不必再提。
男儿志在四方,你此次远行,是好事。
望你一路珍重,学有所成。”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身旁的秦月娥,眼中带着暖意,“我与月娥,在清水镇等你回来,看看你带来的外面世界的新鲜事。”
秦月娥也柔声道:“文博,出门在外,不比家里,衣食住行都要自己当心。
若遇到难处,记得捎信回来,清水镇永远是你的家。”
她话语温柔,却带着长姐般的关怀。
周文博听得心头暖融融的,重重点头:“嗯!
林大哥,月娥姐,你们的话我记住了!
我一定好好的!”
钟灵溪安静地听着,此时也轻声开口,语气带着她特有的文静与洞察:“周公子,江湖风波恶,人情反复间。
望你既能保有赤子之心,亦能练就识人之明。
若有闲暇,不妨将沿途见闻记录下来,他日归来,亦是珍贵的回忆。”
她这话,既像是叮嘱,又像是为她正在构思的话本搜集素材。
周文博听到钟灵溪对他的关心,脸色也是一红,连忙道:“多谢钟姑娘提醒,我定会记下的。”
林安闻言,也看向钟灵溪,微微一笑:“钟姑娘心思细腻,所言极是。
文博此行,见闻必广。”
秦月娥则笑着对钟灵溪说:“灵溪妹妹若是感兴趣,不妨也多来客栈坐坐,听听南来北往的客商说话,也有不少趣事呢。”
钟灵溪眼眸微亮,轻轻点头:“月娥姐说的是,那我日后可要常来叨扰了。”
另一边,小孩子们也自成一片小天地。
阿竹凑到小雅身边,好奇地看着她手里的香囊:“小雅,你这个真好看,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小雅抬起头,细声细气地说:“是娘亲帮我做的,里面放了干花瓣和安神的草药,娘亲说戴着睡觉香。”
阿竹羡慕地说:“文先生手真巧!
我师父就会捣药……”
他皱了皱小鼻子,逗得旁边的大人也忍俊不禁。
小雅把香囊递到阿竹鼻子前:“你闻闻,是不是很香?”
阿竹用力吸了吸,夸张地说:“哇!
好香啊!
像……像后山春天的花儿!”
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互动,席间的大人们脸上都露出了温和的笑容,连心事重重的王老郎中,眉宇间的皱纹也似乎舒展了些许。
他默默喝着酒,看着眼前这温馨融洽的景象,周文博的朝气,林安与月娥的般配稳定,钟灵溪的灵秀,小辈们之间的友好……这一切,都与他此刻心中牵挂的那份即将到来的永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掌柜见气氛正好,再次举杯,朗声道:“来,诸位,让我们再共饮此杯,愿文博此去,一路顺风,鹏程万里!”
“一路顺风,鹏程万里!”
所有人都举起了酒杯,真诚的祝福声回荡在温暖的包厢内。
窗外,夜色已浓,繁星点点,而包厢内,烛火摇曳,情谊融融,为即将远行的游子,照亮了最初的一段路。
---
与此同时,济世堂内却是一片死寂。
青黛轻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