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伊始,顾擎宇作为家主,说了几句团圆和勉励的话,语气倒是恳切。
但几巡酒水过后,崔氏放下银箸,用丝帕轻轻沾了沾嘴角,目光温柔地转向老夫人和顾擎宇,声音柔婉地开了口:
“母亲,夫君。
妾身今日见了瑾娘、珂娘,真是两个玉雪可爱的孩子,妾身一见便心生欢喜。”
她说着,目光慈爱地看向两个女孩,两个女孩却不由自主地坐得更直了些。
“只是,”
崔氏话锋微转,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忧心。
“我们这样的人家,女孩儿的教养最是紧要。
将来无论是许配人家,还是出门应酬,言行举止都代表着伯府的脸面。”
她看向顾擎宇,语气恳切:“妾身想着,是不是该为两位姑娘请一位专门的教引嬷嬷?”
“也不必从外头找,妾身从娘家带来一位常嬷嬷,最是稳重知礼,曾在宫中侍奉过太妃。
由她来悉心教导瑾娘和珂娘,母亲和夫君以为如何?”
顾擎宇闻言,连连点头:“夫人思虑周详,如此甚好!
女孩儿家,正当如此。”
老夫人眼皮微抬,看了崔氏一眼,却道:“有劳你费心。
只是孩子还小,规矩要学,也莫要太过拘束了天性。”
这话,算是勉强的认可,也划下了一道微弱的底线。
崔氏微笑着应下,随即又将目光转向一直下筷子,吃的十分香甜的明殊,笑容更加和煦:
“说起教养,琰哥儿更是重中之重。
这开蒙进学,是头等大事,万不可马虎。”
她微微前倾身体,显出极大的关切:“妾身这些时日也一直在思量,须得请一位名师大儒,方能配得上琰哥儿的身份和夫君的期望。”
顾擎宇显然对此事极为上心,立刻问道:“哦?夫人可有人选?”
崔氏从容道:“妾身母家族学中,有一位崔明远崔先生,论起来是妾身的远房堂叔。
这位堂叔性情过于耿介清高了些,早年因不屑科举钻营,故一直未曾出仕。
只在族学中教书,最重经典根底,教导琰哥儿是足够的。”
顾擎宇略一沉吟,似乎觉得学问扎实总是好的,便道:“夫人荐的人,想必是极好的。”
意思是,此事算是定下了,崔氏的笑容越和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