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上那条简讯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连日来的沉闷和平静。
城西棚户区改造,百年老宅,民俗器物,还有那个模糊却刺眼的圆形物件影像——所有线索瞬间串联起来,指向一个爆炸性的可能:吴教授遗留在老宅的收藏品,即将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化为废墟,或者……落入不明身份的人手中!
我几乎是从床上弹起来的,心脏狂跳,睡意全无。
时机?这他妈就是慧觉说的“时机”
吗?以一种拆迁队铲平一切的方式到来?!
来不及多想,我立刻拨通了陈骏的电话,语快得像报菜名:“陈哥!
城西棚户区改造,现吴教授老宅,里面有东西!
很可能就是那个黑盘子!
新闻刚报出来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陈骏冷静的声音传来:“具体位置?拆迁进度?”
我赶紧把新闻里提到的模糊地址(只说了棚户区大致范围)和“即日启动”
的字眼告诉他。
“知道了。
我和小雅马上过去查看情况。
林枫,你待在宿舍,不要擅自行动。”
陈骏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我也要去!”
我脱口而出,“那东西跟我有感应,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而且万一……”
万一你们去晚了,或者遇到其他势力呢?后面的话我没说,但陈骏肯定明白。
陈骏沉吟了一下,似乎权衡利弊,最终妥协:“……好吧。
但你必须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绝对服从指挥。
半小时后,7号楼后门碰头。”
挂了电话,我以最快度套上衣服,把必备的小玩意儿(包括那三枚铜钱和几张陈骏给的普通辟邪符)塞进兜里,抓起背包就冲出了门。
王阿姨在楼道里拖地,看我火急火燎的样子,嘟囔了一句:“小林,一大早跑这么快,赶着投胎啊?”
我胡乱应了一声,心里苦笑:阿姨,您说对了,不过是赶着去可能比投胎还刺激的地方。
半小时后,我、陈骏、小雅三人出现在城西那片被称为“鸽子笼”
的棚户区外围。
这里与繁华的市区仅一街之隔,却像是另一个世界。
低矮破旧的平房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墙壁斑驳,电线如蛛网般乱拉,空气中弥漫着潮湿、贫穷和一种即将被时代抛弃的颓败气息。
几台黄色的挖掘机已经停在路口,戴着安全帽的工作人员正在拉警戒线,一些住户在搬家的卡车旁忙碌,脸上带着茫然和不舍。
我们没有贸然靠近,而是绕到一片地势稍高的待拆楼房天台,用望远镜观察。
陈骏很快锁定了新闻照片里那栋格外老旧的青砖灰瓦宅院,它孤零零地矗在一片低矮平房中间,显得格格不入,门口果然有几个穿着拆迁办马甲和博物馆工作服的人正在进进出出,搬运着一些箱笼。
“看来官方反应很快,文物部门已经介入清理了。”
陈骏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想从他们眼皮底下拿走东西,难如登天。”
我的心沉了下去。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东西被收走?
“不一定是要拿走。”
小雅突然开口,她一直在用一个小型高倍镜观察,“他们在分类登记,动作很匆忙。
那种不起眼的民俗器物,未必会被第一时间重视,可能会和其他普通杂物一起暂时堆放。”
她指向老宅后院一个临时搭建的蓝色塑料棚,“看那边,一些看起来破旧的家具、坛坛罐罐都被堆在那里,看守很松懈。”
果然,相比前门那些被小心搬运的箱笼,后院的临时堆放点只有一个老大爷在漫不经心地看着,注意力明显不在那些“破烂”
上。
“机会!”
我眼睛一亮,“趁他们清理前宅,我们摸到后院,找到那个黑盘子!”
“太冒险了。”
陈骏依然谨慎,“白天人多眼杂,而且我们不确定那东西具体在哪堆杂物里。”
“等晚上。”
小雅言简意赅,“他们清理不完,晚上肯定会留人看守,但警惕性会降低。
我们可以趁夜色摸进去。”
这无疑是最稳妥的方案。
我们决定先撤离,晚上再行动。
整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