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登基以来,徽宗便将朝政尽数抛给蔡京、梁师成之流。
蔡京打着“新法”
的旗号,排除异己,将朝堂变成自家后院;梁师成身为宦官,却把持御笔,连官员任免都由他说了算;童贯、朱勔等人则借着“花石纲”
“开边”
的名义,大肆搜刮民财,中饱私囊。
贤臣良将要么被罢官流放,要么被构陷致死,朝堂之上,只剩一群阿谀奉承的奸佞。
官吏们为了讨好徽宗,更是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
江南一带,“花石纲”
的劳役从未停歇,百姓为了运送一块奇石,往往要卖儿鬻女;北方诸州,为了给他修建园林,赋税翻了三倍,农户交不出税,便被官吏们拆房牵牛,无数人流离失所,只能躲进深山,靠挖野菜为生。
民间流传着一句歌谣:“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这简单的歌谣里,藏着百姓对奸佞的痛恨,也藏着对乱世的绝望。
终于,老百姓憋了多少年的火气,跟火山似的全喷了出来!
宣和二年十月,睦州青溪县有个叫方腊的,在自己家漆园里喊来了几百号人,这些人全是被“花石纲”
坑得家破人亡的苦主。
方腊攥着拳头喊:“现在税又重、官又贪,咱们种庄稼、做手艺,连口饱饭都混不上!
咱们都是皇上的百姓,凭啥没活路?反了!
反了才能有条生路!”
方腊是漆园主,之前朱勔的人硬抢他的漆树,还把他弟弟活活打死了,这仇他早记在心里了。
他这一喊,底下人全应和,个个抄起锄头、镰刀就跟着他干。
这支起义军跟捅了马蜂窝似的,一路打得顺风顺水:先拿下了青溪县,接着又打下了睦州,不到一个月,竟然把杭州都占了!
方腊在杭州干脆建了自己的地盘,自称“圣公”
,没几天工夫,跟着他造反的人就有几十万。
他们接着打,一口气占了六个州、五十二个县。
江南那些当官的,平时欺负老百姓挺横,一见起义军来了,跑得比兔子还快,大多直接扔了城池就溜了。
消息传到汴京时,徽宗正在艮岳与道士们“论道”
。
他起初以为只是小股流民作乱,直到童贯率十万大军南下,数月未能平叛,才慌了神。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忘享乐,童贯出征前,他特意嘱咐:“平叛之余,别忘了给朕寻些江南的新茶、新画。”
就在方腊起义搅得江南天翻地覆时,淮南又爆了宋江起义。
宋江本是郓城县的小吏,因不满官吏欺压百姓,带着三十六个兄弟,在梁山泊竖起“替天行道”
的大旗。
他们虽人数不多,却个个骁勇善战,转战河北、京东十余郡,官军屡次围剿,都被打得大败。
民间百姓将宋江等人视为英雄,流传着“来时三十六,去后十八双。
若还少一个,定是不还乡”
的歌谣。
徽宗不得不从西北调兵,两路夹击,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勉强平定了方腊、宋江起义。
可这场内乱,早已让大宋元气大伤,江南的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军队精锐损失过半,更重要的是,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彻底崩塌了。
方腊、宋江的起义刚被压下去,汴京皇宫里的香雾还没散尽,徽宗就把“百姓疾苦”
“国本动摇”
这些警语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刚在艮岳赏完新运来的“玲珑石”
,童贯就揣着一叠“伐辽策论”
凑了过来,满脸堆笑地钻进了御书房。
这宦官最会看眼色,知道徽宗平了内乱,正想着搞点“大事”
装点门面。
“陛下,如今正是您立万世之功的好时候!
北方的辽国,早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天祚帝天天沉湎酒色,朝堂乱得跟一锅粥似的,军队连饭都吃不饱。
可更北边的女真族,出了个叫完颜阿骨打的狠角色,把部落治得铁桶似的,这两年打辽国跟切瓜似的,眼看就要把辽国吞了!”
童贯把策论往案上一放,急切的说道。
徽宗抬眼看向童贯:“那又如何?辽国再弱,也是北方大国,跟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