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被削职流放的消息如同瘟疫般蔓延,元军大营陷入一片混乱,将士们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至极点。
那些曾跟随脱脱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士兵,看着主帅留下的空荡荡的中军帐,心中满是悲愤与迷茫。
“相爷为朝廷鞠躬尽瘁,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如今换了太不花这些酒囊饭袋,咱们还打什么仗?”
军营中,类似的抱怨声此起彼伏。
士兵们无心操练,将领们各自为政,原本严整有序的军阵变得松散混乱。
太不花、月阔察儿、雪雪三人虽接管了兵权,却毫无统御大军的才能与魄力。
太不花与张士诚虽有旧怨,却又贪图其暗中送来的贿赂,心思根本不在攻城上;月阔察儿沉溺酒色,整日在帐中饮酒作乐,对军务不闻不问;雪雪则一心想要争夺兵权,与太不花、月阔察儿明争暗斗,相互掣肘。
三人各怀鬼胎,将脱脱制定的攻城方略抛诸脑后,既不组织有效进攻,也不加强防守,任由大军在高邮城外白白消耗。
被困城中的张士诚,早已通过密探得知了元军的变故。
起初,他还心存忌惮,生怕这是脱脱设下的诱敌之计。
可接连数日,他站在城头观望,只见元军大营混乱不堪,士兵们东游西逛,毫无作战之意,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狂喜与振奋。
“天助我也!”
张士诚身披铠甲,手持长枪,站在高邮城头,对着麾下将士高声喊道:“脱脱老贼已被罢官流放,元军群龙无,军心大乱!
这正是我等突围的绝佳时机!
今日,我要率领大家杀出重围,让元军尝尝我们的厉害!”
城中守军本已濒临绝境,听闻脱脱被罢,又听张士诚一番鼓动,顿时士气大振。
他们压抑多日的怒火与求生欲交织在一起,纷纷拿起武器,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至正十五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
高邮城内突然燃起熊熊火把,张士诚亲率三万精锐,打开城门,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元军大营。
此时的元军大多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或是饮酒作乐,或是昏昏欲睡,根本没有防备。
“杀啊!”
张士诚一马当先,长枪所指,所向披靡。
元军士兵毫无招架之力,纷纷溃逃。
大营中,营帐被点燃,粮草被烧毁,士兵们相互踩踏,死伤无数。
太不花、月阔察儿、雪雪三人得知敌军突袭,吓得魂飞魄散,各自带着亲信仓皇逃窜,根本无暇组织抵抗。
这场突袭,元军损失惨重。
百万大军如同丧家之犬,四散奔逃,粮草、兵器、马匹丢弃殆尽。
张士诚率领大军乘胜追击,不仅收复了此前被元军攻占的六合等城,还一路向北扩张,占据了淮安、徐州等地,势力愈强盛。
高邮之战的惨败,如同一场雪崩,彻底暴露了元廷的腐朽与无能。
消息传回大都,朝野震动。
那些正直的大臣纷纷上书,痛陈临阵易帅的弊端,请求顺帝严惩太不花等人,为脱脱平反昭雪。
可此时的顺帝,早已被酒色掏空了心智,对这些奏章置若罔闻,依旧整日在宫中与嫔妃、僧人厮混,沉迷于“双修法”
的虚妄之中。
哈麻兄弟则趁机揽权,将高邮溃败的责任全部推到脱脱身上,污蔑脱脱“治军无方”
“暗中通敌”
,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他们还大肆打压异己,凡是为脱脱说话的大臣,要么被罢官免职,要么被流放边疆,朝堂之上,再也无人敢直言进谏。
元军在高邮的惨败,不仅让张士诚的势力得以壮大,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的起义军。
此前,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始终受到元军的压制。
如今,元军主力在高邮溃散,各地元军防务空虚,刘福通抓住机会,迅扩充兵力,分兵多路,向元廷起了猛烈进攻。
至正十五年二月,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定都亳州。
随后,他派遣大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占了汝宁、光州、黄州等地,直逼汴梁。
郭子兴率领的起义军则在濠州崛起,招兵买马,招揽贤才,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日后的明朝开国功臣,此时都还在郭子兴麾
